大遗址保护是政府责任——以洛阳市为例
“两手一摸春秋文化,双脚一踩秦砖汉瓦”,可以说是对洛阳丰富的大遗址资源的生动概括。仅在洛河沿岸东西不足40公里的范围内,就依次分布了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五个都城遗址。这些大遗址基本都处于城市区或城乡结合部,如何将发展现代城市与保护传统文明相结合?必须保护大遗址!这一思路在历任洛阳市政府领导班子中一脉相承。
洛阳从上世纪50年代就创造了全国著名的“洛阳模式”——“避开老城建新城”,作为典型经验写入教科书。到了近些年的三期、四期城市规划,洛阳市更是明确提出城市建设要避让大遗址、保护大遗址、利用大遗址。“建设一个工业项目可以服务一个城市几十年,而保护一处大遗址,可以让一个城市受益上百年、上千年。”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的话振聋发聩。
正是基于这种共识,洛阳市各部门都将大遗址保护当成了自己的责任。洛阳市文物局局长郭引强介绍,隋唐洛阳城宫城能够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所在区域长期执行“只拆不建”的规划功不可没。而大遗址保护这件事如果没有规划部门的配合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隋唐洛阳城的洛南里坊区是我国现存的隋唐时期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市居住区遗址。为了全面做好隋唐洛阳城遗址的保护展示,市里首先把洛南里坊遗址区的西部、现在城市的中心部分规划为城市绿地,投资4亿元建成了2800亩的隋唐洛阳城遗址植物园。
近年来洛阳市投资17.6亿元,先后实施了三期隋唐城遗址保护工程;还投资4000万元实施了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的保护工程。政府全额投资进行大遗址保护,这对于一个拥有30个大遗址的城市,可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啊。对于记者的感叹,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洪昌的话掷地有声:“大遗址保护必须强化政府投入,历史在这里凝固,它的灭失是我们对后人的犯罪。这件事必须算大账、长远账。”
大遗址保护能惠及民生——以大明宫为例
这已是记者从2005以来的第5次来西安唐大明宫遗址了。站在含元殿遗址上,望着眼前空阔平整的殿前广场,第一次踏上这片遗址的情景历历在目。当时,有人指着一大片杂乱无章的平房说,这片生活着10万人的棚户区下面,就是著名的唐代大明宫的遗址。
大明宫遗址属西安市的道北区,由于历史原因,这里成了著名的棚户区。因为下面是遗址,所以这片区域成了历次城市改造的死角,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生活环境非常差。
西安市在唐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设中,紧密结合西安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西安市北部棚户区改造工程规划,将唐大明宫遗址保护与遗址周边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在近20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建设中,将大明宫遗址所在的3.2平方公里全部用于遗址保护展示,而在遗址区外重新建设居民社区。几十年来一直居住在此的十多万名低收入群众,从此告别了上下水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环境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住进了生活设施完善、宽敞明亮的新居,遗址区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
正是由于把大遗址保护与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相结合,使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拥护和支持。在群众搬迁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例因拆迁闹事等事件。2008年,记者在拆迁办公室看到,1000多面群众赠送的锦旗挂满了墙壁和栏杆。他们在给拆迁办的感谢信中说:过去总说是文物保护让我们受苦,没想到现在是文物保护让我们住上了好房子!
2010年10月1日,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遗址区的“原著民”们额首相庆。他们最多只需要骑车五分钟就能回到过去自己的“地界”,但那个曾经是“城市中被人遗忘的角落、脏乱差的角落”,如今已变成了城市最美丽的地方、城市中最有文化品位的空间。
毋庸置疑,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设,近乎完美地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改善环境的结合。本报记者 李 韵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