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光明日报:“壹基金”的新生是个开始

2011年01月13日 08:32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月11日,李连杰“壹基金”改名为深圳“壹基金”,从中国红十字总会下的一个公益计划,正式转变成独立的公募基金。基金会的理事阵容堪称“超级豪华团队”,其中既有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也包括了马化腾、马云、王石等商界名流。对于独立的“壹基金”的到来,各方都表示了热烈欢迎和殷切希望。那么,未来会如何:“壹基金”的“壹”,究竟代表了一个开始,还是仅仅是唯一?

  深圳“壹基金”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2010年9月,李连杰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时,曾对“壹基金”的未来表示过悲观,甚至直言它可能会中断。此后,它之所以走出困境,迎来新生,则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合力。

  首先,李连杰的个人形象和个人努力,给“壹基金”带来了较大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虽然李连杰希望基金会实现“去李连杰化”,但他个人付出的心血对基金会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壹基金”较为先进、透明的管理模式为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壹基金”在成立之初,就培植了透明的基因——让每一分钱都可监督、可追溯,让每一份爱心都能切切实实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正是这一模式和理念,吸引了牛根生、王石这些企业家欣然加盟。再次,制度探索顺应时势,释放出来了宝贵的善意和机会。“壹基金”最终在深圳转型成功,有赖于这个允许民政事务“特事特办”的城市。“特事特办”政策的背后,是深圳为制度探索和优化所提供的良好平台。可以说,“壹基金”的特殊性注定了它的新生,只能出现在特殊的深圳。

  没有思想解放的理念,没有“特事特办”的探索,也就不会有“壹基金”的柳暗花明。一个体制外的充满希望的新型“壹基金”,凝聚着相关部门在现有制度环境中开拓创新的努力,也凝聚着广大民众的祝福与期望。显然,从“壹基金”的独立门户,我们看到了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方面,政府责无旁贷,但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包办一切,而民间智慧和力量正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在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时,许多民间团体和个人展开了爱心捐助,有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赶往灾区送款送物。这些充分说明,我们的一些民间组织和个人有热情且有能力参与社会建设。倘若能将这些民间力量规范化,引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对它们自身和整个社会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壹基金”成了公募基金,是一个个人故事的结束,也是一条新路的开始。傅斌梁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