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二是话语方式。
两者缺一不可,只有思想观念和话语方式同时更新,才说明文化转型进入纵深阶段。
2007年的散步、购物,2008年的打酱油、俯卧撑、叉腰肌以及雷、囧、槑,2009年的躲猫猫、被××(被自杀、被就业等)几乎每个重大事件都会产生一个新词。
这些新词不同于奥威尔所说的“新话”,恰恰相反,新词有效地拆解了“新话”。在新词的映衬下,“新话”成了老话、套话、废话。
理性地表达反对立场和戏谑性地使用反讽话语,开始成为网民的主要文化特征。
2010年,话语转型主要出现两个趋势:一是从造词到造句,二是从网上到网下。
此外,还有从中文到英文的趋势,比如给力被翻译为Geilivable,不给力则被相应翻译为Ungeilivable。但这个趋势目前尚未对文化转型产生影响。
从造词到造句
2010年,新词目不暇接。
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油你涨、糖高宗、豆你玩、棉里针,物价上涨之处,就有新词应声而出。
但最值得关注的不是这些新词,而是各种新的句式、文体,这也说明话语转型更加深入,网民从造词发展为造句,新的语法呼之欲出。
除了鸭梨(压力)很大、神马都是浮云,“感谢国家”和“恨爹不成刚”珠联璧合,成为年度流行语。
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选手周洋表示,获得金牌可以让爸妈生活得更好一点。体育部门有官员声称,在感谢爸妈之前,首先要感谢国家。随后周洋按照要求,感谢国家。
但是,国家必须先于父母的说法,并未得到网民的认同。“感谢国家”被网友反复使用,这种过度使用恰恰是对国家必须先于父母的质疑。
这涉及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只有忘记个人才等于热爱国家,这种观念在“文革”之后就得到反思,但是先感谢国家、再感谢父母的话语方式,却一直沿袭。
直至此次“感谢国家”,这种话语方式终于获得重新审视,说明个人的权益不能以国家的名义剥夺,开始深入人心。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