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开卷全国大众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虚构类
仍为“老书”所垄断
本月的虚构类榜单仍为“老书”所垄断,仅有3本新书入榜,排名也相对不高。《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独唱团(第1辑)》和《临界·爵迹Ⅰ》这3本书依然占据了月度虚构类榜单的前3位。
本月榜单中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排在第12位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较上月前进了17个位次。作为一本早在2007年上市的图书,此书也可以称得上是榜单中的“常青树”。尽管作者张德芬在作品中讲述的是女主角如何在身心疲惫的生活中寻回真实自我的故事,但是最主要的意图还是希望能够给予面临显示生活困境的读者以指引,帮助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修行。其实,从本书的作用来看,与心理自助类图书十分相近,但是作者更巧妙地利用一个虚构的故事,带给读者轻松的阅读感受又引发其自我思考,这不同于一些励志类图书教条式地灌输,正因如此,使得本书长期受到读者的认可。此外,《1Q84 BOOK(2)(7月~9月)》也由上月的第17位升至本月的第5位,取得了该书上榜以来的最好排名,村上春树是在中国市场中知名度最高的日本作家,相信随着这部小说第3部、第4部的陆续上市,其仍将有良好的表现。
科幻类作品取得突破
本期排名第29位的新书《三体Ⅲ:死神永生》是长篇小说《三体》系列的终结篇,这部2006年开始在杂志《科幻世界》上连载的作品在科幻迷中流传已广,作者刘慈欣也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科幻作家之一。故事讲述了地球文明与外星“三体”文明之间的斗争,但是在作品中包含更深的是作者本身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思考和疑惑等。实际上,回顾科幻小说的发展过程,作者已愈发关注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人类伦理、价值观、社会发展变化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以往的虚构类榜单中几乎见不到科幻类小说的身影,本月《三体》的上榜也可以称得上是科幻小说的一次突破。
非虚构类
上榜新书实力不容小觑
时至年底,传统节日春节逐渐临近,热点图书的类别结构略有调整,图书行业也进入到了销售高峰前的酝酿期。总体来看,本月新入榜图书共有3本,且全部是当月上市即登上榜单的新作,竞争实力不容小觑。
本月首次入榜的3部新作中,心理自助类作品占据两部,此外还有一部学术文化类图书,均表现出了较强的市场影响力,榜单排名均较为靠前,分别排在第8、第10和第12位。其中,《我的抗战》一书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同名图书作品,向读者呈现了电视纪录片的原貌,并还原了编导割舍掉的精彩内容,在影视初编资料的基础上作了具有历史深度的延伸。这部纪录片由央视名主持崔永元自筹巨资拍摄完成,崔永元以他的人格魅力一直被誉为德艺双馨的表率,由他主创完成的作品再次得到市场认可,也是意料之中的。职场成功女性叶莺女士的新作《莺语:写给“杜拉拉”们的166句话》紧扣热门话题,汇集了自己在职场生涯与人生经历中的经验与感悟,内容涉及到了管理、人生、情感等多个方面,带给读者以启发,坚定奋斗的信念。
长期在榜或能体现作品真正价值
本月返榜的4部作品中,《明朝那些事儿》系列占据3部,从而实现了全系列7部的集体上榜。从2006年9月该系列第一部面世后,该系列就获得了读者们的喜爱。从该系列终结篇的收官至今也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全系列仍能实现齐齐在榜,这是十分成功的。如果说早期的返榜热潮是由系列新作的带动所形成,现如今的长期在榜则是优秀作品由热销转为常销的表现,这种转变也是作品价值得以体现的最好说明。
少儿类
少儿科普原创仍显匮乏
少儿畅销书榜单一般以具有故事性的文学、卡通类作品为主,科普读物鲜有上榜。说到少儿科普,除《昆虫记》、《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经典著作以外,来自韩国的《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系列以其新颖独特成为近3年来备受关注的畅销作品。而作为本土首部原创学习型漫画,《魔术笔记》从创作之初就聚集了众多光环。从内容策划的角度看,这套作品与《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系列有异曲同工之妙。相较于少儿文学、卡通细分领域本土原创的红火,少儿科普板块的原创畅销作品还稍显匮乏,《神殿的预言》也是本期榜单上唯一一部少儿科普图书。对于这一细分市场的畅销新作,我们将继续关注。
原创与引进平分秋色
相比于前些年少儿图书市场上引进版畅销作品的大红大紫,近年来随着国内原创资源的不断开发积累,本土童书逐渐抢占主导地位,以杨红樱为代表的一批童书作家已经打造出诸多畅销系列品牌,为千万小读者所熟悉。在2010年引进版少儿图书领域,除《活宝三人组》在第4季度重磅推出搅动年末市场外,仍以畅销多年的“老书”或系列作品的延伸为主。受“哈7”电影火暴上映的带动,《哈利·波特》在12月的榜单上表现突出,前两部作品双双返榜,“哈7”更跻身前10之列。托马斯·布热齐纳于2010年6月推出系列新作《升级版冒险小虎队》,本期共有7部作品入榜,上榜品种数仅次于杨红樱。从数量上看,引进版与原创作品平分秋色,各占15席,前3名则被来自日本的作品包揽。由此可见,童书市场上国内外作品的比拼仍然激烈。
来源:□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