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踢踏狗》表演场面
来自澳大利亚的“美式踢踏狗”,昨晚在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用舞步“玩耍”出轻松、活泼的气氛。“踢踏狗”们的舞蹈难度不高,但表演潇洒幽默,让人在情不自禁为之心动的同时,联想到观看国产舞蹈,总感到非常深沉,就如在接受主题教育。
主题深沉难动人
近年来,各地推出了大批舞蹈新作,编导们似乎想给作品注入丰富的思想性,给主角构思了忍辱负重的复杂经历,为戏剧故事抹上了苦尽甘来的情感色彩,好像不形成巨大的命运反差,就不足以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从近年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剧目,就可以看出观众对国产舞剧的冷落。舞美华丽的《王昭君》,只是用庞大的舞蹈场面复述古代女子的深明大义;根据名著改编的《牡丹亭》,演员的表演缺失舞蹈特有的审美情趣,让观众在索然无味中阅读古典名著的情节概略;《马可·波罗-最后的使命》,虽然戏剧结构严谨,却硬要给主角添上为不辱使命而挣脱爱情的凛然正气。这些舞剧尽管主题深沉了,但观众却看得无动于衷。
舞蹈魅力被忽视
舞蹈特有的审美价值,在于表演时用肢体本身的魅力来引导观众进行情感体验。但国内的舞蹈编导们总想用创作来证明自己的思想高度和深邃认识,精心构思了角色的命运脉络和作品的戏剧框架后,却忽视了舞蹈细节的情感能量和愉悦功能。记者了解到,如今的一些著名编导接受委约之后,只参与策划主题和设计轮廓,赋予了所谓的深沉理念后,具体的舞蹈编排和动作设计,则交给尚不成气候的“助手”打理。这样的舞剧,尽管印在节目单上的总编导大名如雷贯耳,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却是缺少经验的年轻助理“玩深沉”的拘谨习作。“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舞蹈,又怎能感动观众?
外来舞蹈可借鉴
本月以来,爱尔兰的《大河之舞》、土耳其的《火舞》和《美式踢踏狗》等在上海陆续上演。这些节目迸射出充满想象力的激情火花和独特的艺术创意,让观众大受感染。《大河之舞》来沪多次,喜欢在爱尔兰踢踏舞中寻找情感共鸣的观众成了忠实的回头客。《火舞》则把土耳其丰富的民间素材与各国舞蹈元素巧妙融合,热情奔放的群舞场面接连不断地掀起现场高潮。昨晚的《美式踢踏狗》尽管演员不多,但草根味道的嘻哈风格和平民打扮的角色扮演,加上踢踏绝技的炫丽,使观众在美不胜收之中感受到每一分钟的视听享受。当然,国内也涌现了不少舞蹈佳作,但相当数量的作品千篇一律地“玩深沉”,限制了观众欣赏时的想象力和愉悦感。因此,近期的这些外国新编舞蹈,无疑是不错的示范教材。 本报记者 杨建国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