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春节应尽快“申遗” 推动春节成为国际性节日

2011年01月28日 14:35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伦敦举行的庆祝中国春节的活动中,英国舞龙表演队舞起中国龙。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与中国经济和国力的提升发展并为世界瞩目一样,春节作为中国人重要的文化符号,在全球引发广泛、深入的关注和参与。春节正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形象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有效窗口,春节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时机、条件日益成熟——

  中国春节 世界同欢庆

  在中国全面发展,改革开放成果日益显现之时,春节文化在世界各地日益升温。美国人对春节的态度尤其认真。近10余年来,美国邮政局每到中国农历新年都要发行一枚中国生肖邮票。2002年,联邦财政部还特别印制“8888”字头生肖吉利钱在全美发行。连续几年,纽约帝国大厦都在春节时用代表中国色彩的红黄两色灯光装点并举行隆重的点灯仪式。从2003年起,纽约市议会还将中国农历新年列入公共假日。伦敦也被认为是最重视春节的西方城市之一。从2006年开始,伦敦每到春节都要举办“中国在伦敦”活动。2008年中国春节,伦敦300个地铁站张贴了新年巨幅海报,牛津街、摄政街两旁树上挂满中国红灯笼,人们在那里举行了“中国红照亮自己”的点灯仪式。春节当天,特拉法加广场还举行了春节大巡游和文艺汇演,50万人参与其中。

  还有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各国政要在踊跃地向中国人民及海外华人华侨祝贺新年时,无不普遍肯定华侨华人对当地的贡献。华人华侨对中国春节和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是海外春节日益升温的重要推力。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000万华侨华人,散居在世界各地120个国家和地区,仅美国就有约300万华人。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用他们的中国情结和文化热情,把春节的庆祝活动带到了世界各地。

  总之,中国春节近年来在海外的影响日益扩大,春节所携带和传播的中国符号、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越来越受到西方主流社会和全世界人民的认同、接受和喜爱。可以说,中国农历新年迎来了一个更加国际化的态势。

  “走出去”传播春节文化

  中国春节日益由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的节日向国际性节日发展,由文化交流功能向文化、经济、政治多功能发展,并在推进和谐世界方面发挥作用。其间,我国政府和民间采取了有力措施,逐年加大运用春节文化平台开展文化外交和民间交流,为推动春节成为国际性节日而努力。比如2010年春节,我国有关部门举办了“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在美国、英国、德国、泰国等42个国家举办65项海外春节文化活动,收效明显。

  我们应当研究如何更好地借助春节向世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形象,不断丰富中国春节在内容上的功能承载和传播。首先,需认真总结研究近年来有关部门(如文化、侨务、外交、教育、外宣、旅游等)开展海外春节活动的经验,加以深化,继续推进。其次,我们应该在春节文化的丰富性、生动性及多样性上加强对海外春节活动内涵的提升。春节是全面展示中国文化的大舞台,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和展示中国春节的丰富意蕴,比如编写分级分类的适宜不同阅读层次的中国春节文化图书和画册,举办权威性高、艺术性强、文化性全的春节文化展览巡展。

  此外,海外春节活动应当使外国人在接受、欣赏中国文化的同时,理解中国,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精神和情感。宣传和展示春节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就是用文化的魅力来塑造中国形象,吸引世界眼光,传递中国思想,提升中国影响。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遗产

  纵观近几年特别是2010年中国春节文化在海外的盛况和影响,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文化传播的难得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助推春节成为更具国际性的节日。

  笔者认为,应尽快将春节申报并获准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即春节“申遗”)。春节完全有资格、有必要申报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如获得此项殊荣——春节成为世界遗产,成为中国人民创造并可供全世界享有享用的文化形式,这对推动春节成为国际性节日是最有力的推进,并且对中华民族传承重要的历史财富、民族精神,以及对于团结世界华人、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去年,在迎接虎年新春国务院参事室春节文化论坛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作了题为《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遗产》的发言,并率先提出我国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时,应将春节列为首位。冯骥才认为春节“申遗”有三大理由:一是从时间跨度上看,春节始于腊八,结束于正月十五,前后约40天,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传统节日;二是春节是民俗最密集的节日,百姓在庆祝春节的过程中,几乎融入了我国民俗的所有形式;三是春节的精神是理想、团结、辟邪、平安、顺利、和谐,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

  借助春节“申遗”或“申遗”成功,通过推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来促进春节向国际性节日提升的方法亦可大胆尝试。比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春节期间展示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都有在春节展演的习俗和传统。在春节文化中,书写对联的书法、篆刻、宣纸,贴窗花的剪纸,唱大戏的昆曲、粤剧、京剧、古乐、古琴等近10种项目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今后的春节文化宣传展示应该突出这些春节文化形式的世界遗产地位和人类共享意义,使各国人民更觉亲近、倍加珍爱。而我国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丰富,五彩缤纷,是春节文化的有机组成,可以不断更新春节文化展示的形式,使外国人保持持续的文化兴趣和惊奇。

  此外,我们还得把“请进来”的文章做大,放大春节的文化魅力和旅游效应。春节日益成为国际性节日之际,外国人希望直接参与中国本土春节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应该尽早规划、设计春节旅游品牌,把春节时间长、文化多、看玩吃购特别精彩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可为外国游客设计春节中国文化遗产游、自然遗产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及春节特色文化游等。作者:展颜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