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票房,成色不足?
仿佛是志在必得,中国电影票房过百亿的目标终成事实。
2010年年末,电影圈内人称“三爷”的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还在某新闻发布会上诉说着“今年(2010年)12月31日前一定会完成电影票房过百亿”的愿景。
两周后,国家广电总局发布“2010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统计”:2010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1017167万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573352万元,进口影片票房收入443815万元。”
从2003年中国电影全面推进产业化进程开始,短短8年的时间,中国电影票房实现了从8亿元到百亿元的迈进。已经跻身全球电影市场前十的中国电影业,近3年来涨势明显:2008年43亿元、2009年62.06亿元、2010年101.7亿元,其中,2010年的涨幅高达63.8%。
然而还没来得及为百亿票房的成绩喝彩欢呼,2011年初,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召开的通气会上,电影局局长童刚表示,“百亿票房,值得欣慰,但不值得炫耀。中国电影市场还存在着优秀作品数量偏少、电影市场秩序亟待规范等问题”。
针对百亿票房,业内也多有争论。首当其冲的,是“泡沫说”:增长迅速的中国电影产业到底有没有泡沫?电影产业是真正兴盛了起来,还是表面繁荣,虚火上升?
乐观者认为,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硬件”的提升,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空间会更大。长期以来,“有影片无银幕”的现象一直困扰着中国电影业。而这一现象似乎在2010年得到改善,据统计,2010年全国新银幕以平均每天4.2块的速度在增长,全年增幅超过1500块,总量超过6200块。然而,飞速增长的银幕是否预示着中国电影市场需求巨大?
电影产业的春天来了吗?
嘉宾
张昭 光线影业总裁
魏永刚 亚环传媒总裁
董朝晖 欢乐传媒总裁
王利锋 幸星数字娱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梁振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电影编剧
中国电影业还只是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
梁振华: 2010年电影票房过百亿,有一定的偶然性。年末的三部大片扎堆,尤其是连续出现了两部破国内票房纪录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和《让子弹飞》,而更大的偶然是出现了《阿凡达》这样的经典大片(上述三部影片的票房总收入为25.31亿元)。所以说,今年票房出现超过60%的增长不是一个必然的现象,2011年不太可能会达到这样的高度。
董朝晖:我们电影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流程。据我了解,美国的电影票房只占电影产业收入的三分之一,票房之后是DVD,然后收费电视,然后是HBO,再到互联网,有一个完整产业链可以在普通环节里面收钱的。而我们现在90%的收入来自于院线,在整个产业链里面,我们流失了很多的收费环节。
魏永刚:中国电影真正地从产业化的概念来运营,实际上也就五六年的时间,基本上现在还是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但国际电影市场已经完全是一个成人了。现在整个社会是用一个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这是不妥的。从电影产业本身来讲,有些东西是不能逾越的。中国电影票房过百亿后,什么时候我们有了100个过亿元票房的导演,可能才真正进入黄金期了。
有泡沫,很正常?
张昭:电影真正进入产业化进程时,怎么布局非常关键。把这个产业拆得清楚一点,看看哪个环节上有泡沫是比较重要的。电影产业里面有很多种公司:院线公司、发行公司、制作公司、经纪公司、电影广告公司、后产品公司等,产业链很长。
我认为院线目前没有泡沫,因为中国还有太多观众看不到电影,很多县城里的人要跑到地级市看电影。发行公司也没有泡沫,因为现在真正中国的专业的电影发行公司只有很少的几家,一年产出几百部电影,进入影院的大概占40%,还没有足够的专业发行公司进行区域化分众的运作。
有泡沫的,我觉得是制作环节。举例来说,2010年6月底电影局立项要拍摄的影片有1800部,但是我们却没有供这1800部影片拍摄使用的导演、编剧、演员,而且资源分配不均。一说电影,所有的眼光都集中在导演、演员、娱乐资源上面。中国电影要变成产业化的真正核心,是要把自己和娱乐产业剥离。
梁振华:我认为,电影产业的泡沫非常大,因为电影票房的增长,量的累增,投资的加剧,都流向、倾斜给几家大的集团公司、几个具有市场口碑的导演。市场两极分化严重。
如果我们将投资1000万元~5000万元的影片定义为中型成本电影,1000万元以下的定义为小成本电影,那么现在中小成本的影片已进入一个非良性的“循环”:从投资方来讲,投资1000万元的影片要创造3000万元的票房才能刚刚收回成本(因为要和影院等分成),事实上有许多中小成本电影无法回收3倍的票房,这也导致投资人失去信心,资金转而流向大片,从而导致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更加艰难。
我所理解的电影市场真正的繁荣,应该是一个“梭形”结构,即每年有几部大片,少部分质量不高的影片,更多的是大批中型成本、有艺术追求和探索的电影,而不是像现在的电影市场,由顶部的几部大片和大量水准不高的影片组成。
董朝晖:说电影行业存在泡沫问题,我觉得还是有点严重了,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现在就是一个交学费的过程。现在看电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消费模式,已经形成,也在增长,这是一个好的方向。?
王利锋:电影业是否存在泡沫?泡沫是永远存在的,任何一个产业,尤其高速发展的时候,是必须有泡沫的。我觉得泡沫永远都存在,现在房地产有泡沫,蔬菜、大蒜也有泡沫,这个是经济的常态。任何一个产业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来的,亏钱很正常,本来就应该只有1%~10%的人挣钱,在任何一个产业里面,这一点是正常的。最关键的是以什么样的模式和什么样的思路才能使你成为那10%,而不是那90%。
电影院也存在过度建设
梁振华:银幕数的大幅增加是因为人们发现电影有商机了。从影院建设者来说,他们恨不得每天都有《阿凡达》、《让子弹飞》这样的商业电影。几乎没有院线拿出专门的银幕来放那些多元的、不同风格类型的电影,这也不太现实。而且新建了那么多银幕,需要大量的商业片填充,如果商业片数量不够,这些银幕数量也会有理性的回归。中国艺术院线的建立不能依赖于商业公司,文化主管部门、电影管理部门、协会要承担这部分责任。
董朝晖:电影院也面临过度建设的问题。未来还是内容(影片)为王,渠道慢慢在建立,如果没有影片的增加,银幕增加也就没意义了。
张昭:现在电影产业是很繁荣,但这是喧嚣的繁荣。未来10年,中国电影行业会发生几件大事。第一,会出现像美国六大公司一样巨大的投资发行公司。第二件值得投资的事就是跟美国的合作,未来10年这是一个大行情。因为这会让中国大市场和海外大市场接轨。第三件事,电影不再以电影产品为核心,而是以它的IT权益为核心,一旦你以IT权益为核心,就可以迅速向电子读物、向主题公园等迅速延伸。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璐晶|北京报道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