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古代的狂欢节
□运 涛
古代人们只能借助日月星三种自然的光源,安排生产和生活,主要靠的还是日光,所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人们格外珍惜光阴,“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含着哲理也透着无奈。
但还有一半的时间是黑夜,人们不甘心一年都在黑暗中沉寂,于是利用了火光,把黑夜点亮,在一年中的几个特定月圆之日,一半借着天上的月光,一半人类自己燃起了满城灯火,“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轰轰烈烈热闹起来。
汉代的张道陵开始崇奉三元,南北朝时推广三元节作为民族节日。正月十五是上元一品九炁天官紫微大帝唐尧降生之日,要放天灯,祈求赐福,也就是上元节;七月十五是水官大帝虞舜生日,要放河灯,祈求赦罪,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是地官大帝夏禹生日,要放街灯,祈求解厄,此为下元节。
到了宋代,宋太宗赵光义在公元990年宣布废除中元、下元两个灯节,只保留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张灯三天,这三天,平时宵禁的京城也允许百姓彻夜狂欢,金吾不禁,朝廷和各级政府一律放假不办公,官员与百姓一起行乐,读书的士子不必在书斋里背书,深闺的小姐也可以到街上参与各种游艺赏玩。上元节成为惟一灯节,也就不言而喻是最隆重的节日了。
这三天,政府不办公,不等于不发生案子,如果发生案子怎么办?自有老百姓选出的灯官担当起临时政府的职能,灯官上任也与政府任命的官员一样威风凛凛,“赫赫前驱清道旗,清红皂隶两边随。硃标告示当街挂,新署头衔灯政司。”
我国古典文学中描写节日气氛最精彩的就是上元节,男女最合法会面的时间也是上元节,如辛弃疾笔下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但写了流动的烟花,固定的灯彩,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也写了元夕看灯的人,男人眼中最关注的当然是一队队盛装的丽人游女了,惹人眼花缭乱,而那惟一的意中人,却静悄悄在那一角残灯旁侧,没有随女伴一同走远,似心有灵犀别有所待。
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而他认为最终最高的第三境界,就是用上元节诗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比喻。
上元节,是光的世界,是灯的海洋,有人看到了美好的风景,有人找到了中意的情人,也有人悟出了人生的至理。无论是风景,是情人,还是哲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珍惜最美好的一切,憧憬光明,追求灿烂。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