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2011年中央安排18亿保障美术馆等免费开放

2011年02月18日 15: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2月18日电  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王家新18日谈到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时表示,初步测算,2011年为了“三馆”全国免费开放,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18亿元。

  文化部和财政部18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有关情况。

  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于群谈到经费保障机制时说,为保障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顺利推进,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对中西部地区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经费予以补助,对东部地区予以适当奖励。按照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也要进一步明确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益性文化单位性质,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建立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免费开放后正常运转并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王家新谈到财政投入保障的原因时说,因为这“三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下同)是由政府投资兴建的,面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按照中央的要求,必须坚持“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建立稳步高效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保障机制。因此这次免费开放中央财政、各地财政要切实予以保障。 

  王家新介绍说,目前全国三馆财政的保障水平偏低,有个数字,2009年统计,全国2491个县级的图书馆,每个馆的财政拨款收入平均89万元。东部比较高,是198万元,中西部比较低,是49万元左右。全国的三馆经费保障水平比较低,因此这次免费开放各地财政要予以保障。

  怎样保障经费?

  王家新介绍说,要建立中央地方财政共担的经费保障机制。三馆免费开放之后人员和公用经费的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予以保障,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像中国美术馆、国家图书馆的经费是中央财政负担。考虑到省级财政保障水平比较高,省级美术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站)所需经费全部由省级财政负担的。中央财政将重点对中西部地区的地市级和县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以及乡镇中国文化馆(站)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按照一定标准予以补助。中、西部地区负担比例分别为50%和80%,东部地区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自行解决。中央财政将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支持,对东部地区三馆免费开放做得好的地区予以奖励,以这种形式给予补助。

  补助标准

  王家新介绍说,2011年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的补助标准是50万元,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的补助标准是2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标准是5万元,均高于2009年各类单位全国平均事业收入水平。中央财政将按此标准和负担比例对中西部地区予以补助,对东部地区予以奖励。初步测算,2011年为了三馆全国免费开放,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18亿元。地区财政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补助标准。

  王家新表示,现在美术馆开放的经费补助标准将另行确定。今后,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和财力可能,将进一步研究提高补助标准。

  王家新介绍说,2008年文物单位对口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免费开放,当年中央财政安排了12亿元,第二年20亿,第三年28亿。这一次三馆当年安排18亿,这几年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长,中央的行动是非常快的,力度也是非常大的。

  王家新说,今后在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将探索建立公共文化多元化投入机制。比如这种投入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柱,同时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免费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促进文化体制改革,要建立新的三馆运行机制,要有更好的服务,更好的内容,让人民群众,尤其是基层的人民群众享受到很好的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将来财政部将对三馆建设,特别是内部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内部机制改革的经费将予以更多的支持。


相关报道:文化部官员透露《公共图书馆法》正起草 3月调研
          三馆免费开放管理压力大 文化部将出台配套政策
          文化部介绍公共图书馆等免费开放的具体内容
          2011年中央安排18亿保障美术馆等免费开放
          文化部:中央安排专项资金保障美术馆等免费开放
          六举措推进美术馆等免费开放 限期收回出租设施
          文化部:2012年年底前各级美术馆全部免费开放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