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探秘新国博:多功能贴近观众

2011年02月27日 09:1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国博工作人员在作画。

  本月底,改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将陆续开放展览,重新迎客。2007年4月,我采写的《未来新国博什么样?》,介绍了新国博的规划。4年后的今天,蓝图终于变为现实,我作为第一批观众,提前领略了新国博的风采。

  世界面积最大博物馆

  远远望去,坐落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新国博和扩建前外观差别不大,基本保持了老馆的风格。仔细观察才会发现,新旧建筑外观上最大的不同是檐口,新建筑是金属檐口,而老建筑是琉璃瓦檐口。

  新国博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为扩建前的3倍多,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新国博建筑高42.5米,分为地上4层,地下两层,拥有南北、东西两个轴线。国博正门(西大门)装饰有7扇镂空花纹铜门,铜门只在重大活动才打开,观众平时可以从两旁的旋转门进入。

  走进新国博,顿感恢弘大气,高26米的西大厅是观众重要集散区域。东面墙上是一幅宽36米、高12米的巨大浮雕《愚公移山》,取材于徐悲鸿的油画,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精神的写照。站在浮雕前向西望去,透过镂空铜门,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尽收眼底。

  浮雕位于南北轴线和东西轴线的交汇处。南北轴线是长330米的艺术走廊;200米长的东西轴线则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艺术长廊南北两侧楼梯形似臂膀,象征国博包容开放的精神,欢迎中外观众参观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

  新国博建筑散发着浓浓的传统特色。西大厅顶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藻井,既起到装饰作用,还实现了采光、照明和通风等功能。4个贵宾厅则表现了中国传统木雕、砖雕、铜雕、石雕艺术。木厅以纯楠木装饰,由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先生精心雕成。砖厅采用中国传统苏州砖雕为主要装饰。铜厅的壁画、吊灯的图案采用古代青铜器大盂鼎的纹样设计。

  49个展厅105万件珍品

  国博馆长吕章申告诉记者,改扩建后的国博有49个展厅、105万件藏品,囊括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珍贵文物。“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为两个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将占据10个展厅,用近3000件文物精品来展现从远古至明清时期的灿烂中国文化;“复兴之路”将在2月底最先开放,占据8个展厅。此外,还有中国古代青铜器、佛造像、瓷器、书画、家具、钱币等多个专题艺术陈列,以及占据1/3展厅面积的各种临时展览。第一批将推出潘天寿、李可染、黄胄三位艺术大师展,囊括了山水、花鸟、人物等艺术精品。

  吕章申表示,国际、国内的交流展将是未来国博展览的重头戏。重新开馆后,国博将联合故宫向世人展示华夏瑰宝。届时,馆内将设置故宫厅,专门展示珍贵的皇家藏品。开馆之初的重头戏是4月1日由中德两国合作推出的《启蒙的艺术》大型主题展览。德国三家国家博物馆共提供588件(组)艺术品及其它展品参展,展览设9个分主题,讲述与启蒙运动相关的近500年来的艺术史。随后,“印加人的祖先——公元1至7世纪的古代秘鲁”将于4月28日开幕。

  多功能贴近观众

  新建的独立剧场、影院和电视演播室,使得新国博更加贴近观众。拥有714个座位的剧场能举办国际会议、音乐会和戏剧舞台表演。数码影院有264个座位,支持3D影片放映,定时播放国博专题片,并将举办“国博讲堂”,普及中华传统文化。

  为了让观众熟悉藏品的精髓,新国博设置了一个600平方米的电视演播室。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博物馆内的演播室。据介绍,文物的拍摄不能离馆,因此演播室投入使用后,国博珍贵文物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在馆内拍摄、录制,并现场直播。节目还可通过国博的官网和手机网站实时看到。

  国博今后将重点建设手机和网络服务,让观众能随时随地欣赏国博珍宝。国博目前已经与移动、联通和电信等运营商建立合作,观众只要在手机上安装国博客户端,就能享受各种服务,包括国博动态、场馆介绍、游客须知、参观路线、自助导览、预约中心、交通信息、国宝鉴赏和活动专区。为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国博专门制定了一小时、两小时、一天和多天的旅游导览方案。观众走进展厅,可以一边参观展品,一边同步收听收看展品的介绍。

  新国博在4层及顶层户外设置了观众休息区域。户外区域将提供茶饮、咖啡等服务,观众能从4个方向眺望北京城。这里还有一块两万平方米的绿地,它是北京面积最大的屋顶绿地。

  吕章申说,观众走进新国博,将感受到两种尊严。一种是个人尊严,基本陈列免费参观,可以看到大量国宝;另一种就是国家尊严,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灿烂的文明而骄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