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还是梁思成?这是一个曾经摆在民国名媛——林徽因面前的选择。 徐志摩少年成名,风流倜傥,温柔浪漫,写得一手好诗,梁思成出身名门,家世显赫,学识渊博,留洋归国后一心填补祖国建筑史的空白。用现代眼光看,“徐志摩”是个诗情画意的文艺男青年,“梁思成”是个脚踏实地的沉稳学者——女人的选择往往就是这么难。
八集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还原了这对夫妻一生的成长与命运,观者不禁思量,集美貌与才情于一生的林徽因直至走到生命终点,究竟有无怅然?片中隐约暗示了这个答案。是的,她有过。徐志摩在20世纪前叶,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干将,他对文学的热情和努力令他犹如少女天生的恋人。而林徽因的魅力更是从无数回忆者的言词中恍如再现,他们众口一致地强调着她的光彩。这样一个光芒万丈的女人惆怅起来更当胜于常人。
有段时间她时常因为生命能量的太过余裕而感到生活乏味,于是她每周开着沙龙派对,招呼整个京城的文人政客。战乱时期,逢肺病发作,她在病床上一躺就是五年,她写道:“12个小时,像12个客人,来一个,走一个…”这诗中寂寥,连梁思成都在给美国密友的信中内疚坦承:“我没有把徽因照顾得更好。”有时候,女人选择丈夫就像男人选择红白玫瑰,选了哪一朵,哪一朵就仿佛萎谢了。而女人自己,何尝又不是这个男人的红玫瑰,那个男人的白玫瑰?惟有品行、素养与责任才可以将其端藏。
选择总不能让人100%满意,这是某情感专栏作者写给剩女读者的话,探讨的仍是这个个永久的话题:“徐志摩”还是“梁思成”?不如将理想和现实折中。这是一个欢乐而真挚的劝告。
林徽因终其一生,究竟有无对当初的选择有过怅然?是的,她有过。但那又如何呢?适时的隐忍是当代人获缺的美德。林徽因选了谁,今后日子的某些时刻都会怅然若失。任何人选了谁,今后日子的某些时刻都会怅然若失,作为女人,一生要学的难道不就是淡化“若失”,强化“已得”么?
剩女们年少时看《人间四月天》,始终不解她没有选择诗人徐志摩,而等到时间和阅历充实了人生,回过头来通过镜头、照片、书信来重新读解梁林夫妇,任何一个柔肠百转千徊的女子,都应当从“新月”气中跳脱出来,看到林徽因的智慧。陈黛曦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