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艺术珍品归宿例话:张大千嘱朋友将国宝转给大陆

2011年03月02日 08:4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艺术家历来视艺术品如性命,但不少艺术家最终将自己的珍藏献给了国家。

  《富春山居图》,元代古画,稀世珍品,清时为一吴姓收藏家所藏。吴深爱之,临死嘱家人将它“焚以为殉”。家人不敢违拗,画刚投入火中,其侄迅疾抢出,但已烧去一截。自此名画分作前后两段,但仍不失珍贵。后一段收入清宫,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一段,在民间辗转流传,后为著名画家吴湖帆所得,吴将其重新装裱,取名《剩山图》,珍爱备至。吴的家藏极丰,如怀素草书《千字文》等。后来吴湖帆将自己大部分收藏捐出,包括《剩山图》,此画现藏浙江省博物院。

  国画大师张大千,上世纪30年代欲定居北京,看中一所王府花园,付了定金,听说流失多年的南唐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现世,当即决定弃房购画。《夜宴图》自清宫流出,多少人都想得到它,可遇不可求。持画者是一名军人,索价500两黄金,咬定不松口。张东挪西借凑足500两交讫,接过画时,他激动得双手颤抖。回家不时展玩,还专为此刻一印:昵晏楼,又刻一章,镌文:“东南西北,只有相随无别离。”可见对它爱之深。张行止漂泊无定,国宝始终携在身边。他后来觉得这样终是不妥,遂以最低价2万美元让给了一位香港的朋友,瞩其将来一定转给大陆。此事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最后由郑振铎赴港经手完成,名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与张大千弃房买画相类的还有张伯驹的故事。

  张伯驹,旧时极负盛名的文化大家,诗书画无所不工,尤爱收藏。张伯驹在北京有一所宅院,原是李莲英旧家,慈禧曾临幸,其规模宏阔富丽可想而知。张十分喜爱这所宅子,但听说玉池山房收有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便决意卖房买画。张卖掉豪宅,又变卖了夫人的一些首饰,总共凑成240两黄金,玉池山房主人嫌少,但为其诚所感,还是将画转给了他。不料张得画后遭绑架,他捎信家人:“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为保画,生死在所不顾。后侥幸脱身。

  张伯驹收藏的精品很多,但他并不把这些看作个人私有,他在《书画录》中说:“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张一生醉心于古代字画名迹,初时出于爱好,继以保存文物不外流为己任。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张将珍藏悉数捐赠给各博物院馆,如陆机的《平复帖》;李白的《上阳台帖》,范仲淹手书《道服赞》等,许多成为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级重宝《游春图》,则献给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除以上大家之外,还有很多艺术家、收藏家献出自己的珍品。吴冠中曾多次表示:“我的房子、钱,子女可以分掉,但我的作品是属于人民的。”吴冠中陆续将其画作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新加坡美术馆、上海美术馆、香港艺术馆等公立艺术机构,总量约数百幅。梅兰芳去世后,夫人遵瞩将其全部收藏捐献出来,建立了国家级的“梅兰芳纪念馆”。

  将倾注了毕生心血的私藏捐献给国家,使其成为全民族的文化遗传,这是对艺术、艺术品最深沉的爱,这种爱,为一切有品格的艺术家、收藏家所共有。苗连贵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