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将文化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

2011年03月02日 11:05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特邀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信息网络中心副主任 张新建

  全国政协委员、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建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 顾 欣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李韵 李慧

  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阔步向前,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继续保持20%的高速增长,国产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元大关,17家文化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坚实……可以说,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文化产业首次被提升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二五”开局之年,文化产业应从哪里汲取创新力量?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促进文化产业不断迸发生机和活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着力点在哪里?

  “火炬”与“火炉”

  记者:国家政策支持是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也是促进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动力,那么,在“十二五”期间,国家还应出台怎样的政策,以支持文化产业继续加速发展?

  顾欣:在未来几年,国家政策推动仍是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基石。国家只有进一步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技术创新、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才能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以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投入文化产业建设。

  张新建:各级政府与产业发展是“火炬”与“火炉”的关系,政府是“火炬”,高举文化产业的旗帜,创造相应的政策环境和产业发展条件;“火炉”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实体,也就是创意人才和创意企业。在政府文化产业政策的“火炬”下,汇聚一大批创意人才和创意企业,是决定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成败的关键。

  顾欣:希望通过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把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为文化产业及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张新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创意,如果创意人的知识产权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对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因此,必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通过进一步落实《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依法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机制”与“人才”

  记者: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那么,什么样的机制能让人的创意奔涌呢?

  顾欣:体制出观念,观念出机制,机制出人才,人才出效益。观念一变天地宽,解决观念问题的关键,首先就是深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加快事转企的步伐,让艺术院团真正与市场经济接轨,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对改制的艺术院团扶上马再送一程。

  陈建国:文化企业一定要有强有力的研发平台,要有互通有无的学术交流沟通平台,形成更具创新力与执行力的研发制作人才队伍。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一是要从源头抓起,通过创新开设艺术管理类高教专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合作等途径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二是从企业自身抓起,打破束缚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

  张新建:创意产业必须具有独创性、唯一性,同时也具有排他性。因此,全社会要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让文化创意者受到尊重、得到实惠,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创造者的积极性。

  “引进来”与“走出去”

  记者:我国文化产品如何才能叩开国际市场,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火起来?

  张新建:目前,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有两个良好态势:一是通过商业渠道进入欧美发达市场,产生了很好影响;二是通过收购外国电视台等现代传媒,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这种态势要继续保持下去。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与“引进来”相比,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还不够快。如果进出长期不平衡,必将影响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在“走出去”过程中,中国文化企业应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同其他文明的平等对话,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以塑造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品牌,只有这样,我国文化企业才能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陈建国:我认为,首先要出精品,这是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基础。文化企业要努力生产出既反映中国文化精髓,又适合外国人欣赏习惯的优秀产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