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人大代表称反对愚昧国学 引国学教育必要性争辩

2011年03月03日 05:06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日,一位来自乌鲁木齐的家长带着他的儿子和侄儿,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北门广场,观看今年1月落成的孔子塑像。

  本报特派记者 周国强 北京数码传真

  昨日本报关于彭富春代表“坚决反对让孩子读经诵经”的报道见报后,在网上同样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大家对要不要搞国学教育分歧很大。

  反对

  汉网网友sky:儒家在我看来,糟粕大于精华。传统文化并非仅仅只有儒家,现在的“国学”太狭隘,也太肤浅。不仅起不到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反而沦落为奸商敛财的“概念”。

  汉网网友汤姆猫:现在所谓读经诵经讲国学,有几个是学它内涵和精要的?无非是一哄而上凑热闹罢了,找个机会多收钱。这种闹眼子的事情,就该反对。

  汉网网友蓝悠逸:我比较倾向于在活动课、或者课余之外鼓励、引导孩子们读经诵经,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在很小的时候作为一门科目。

  支持

  汉网网友袁文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支持。但是,用“反科学,反民主”来批判国学不应该。所谓“亲有疾,药先尝”,每个人对“尝”的理解不同。“尝”讲的是孝道,是子女先用舌头尝试沸腾的药水温度凉下来没有,不是要健康人吞下去。细微关怀处见孝心,这种美德值得提倡。

  汉网网友南岸嘴:国学核心是儒学,儒家思想可以指导我们每个人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帮助我们更好的立足于这个社会之中,同时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

  网友九州孤客:国学确实需要规范,一些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应该有所改进,毕竟有些内容已经证明是错误的。老话说:道穷则变,变则通。该变的东西还是变下的好,但是决不能一棍子打死。

  彭富春:我反对愚昧国学

  本报讯 (特派记者 肖娟) 昨日,本报关于全国人大代表彭富春关于国学教育建议案的报道发出后,多家网络媒体转载,引来网友极大关注,其中不乏反对的声音。对此,彭富春坦然面对,并表示,对于传统文化要有一种冷静和理智的态度,对于国学的态度,不能绝对的肯定,也不能绝对的否定,而是要区分精华和糟粕。

  昨日,彭富春针对网友的评论,先后发表了7篇微博,表述自己的观点。他告诉记者,对于国学,学术界百年以来就有不同的声音,有的认为是国之灵魂,有的认为是糟粕,而他自己,并不是国学的反对者,而是“主张真实的国学,但不主张虚热的国学;不反对智慧的国学,但反对愚昧的国学”。

  另外,他认为,现在大家普遍接受的《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并不是国学经典,只是明清秀才编的通俗读物,是童蒙之学、启蒙之学,把这些当成真正的国学经典进行推广是不适合的。

  彭富春还谈到,现代的孝道应该赋予独特的意义,首先,孝道要以独立自主为基础,不能只有孝的意愿而没有孝的能力,否则就是空洞的孝道;更重要的是,不能假孝道进行奴化教育,否则就会伤害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孝道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在现代社会应该将其变为广义的爱的教育,不仅强调爱自己的父母、亲人,更要强调对整个社会、人类、世界的爱。

  学者:国学教育尚未真正开始

  朱晓安(团市委武汉青年志愿者协会国学传承推广总部负责人):武汉市推广国学教育的私塾、书院、国学班等有20多家,这些机构对弘扬传统文化、从素质教育角度培养好习惯、熏陶传统美德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如何弘扬国学值得思考,若太拘泥于传统形式,又容易把孩子们学迂了、学苕了。国学绵延了几千年,每个家庭得益于国学很多,如百善孝为先、礼义仁智信等。传承几千年的国学根在家庭,但一些国学班瞄准企业老总等高端人群搞创收,我认为不可能走追求经济效益这条路子。

  叶匡政(微博)(著名诗人、文化批评家):我肯定不反对孩子读经诵经;彭富春把要求孩子读背《三字经》等,称为“毒害青少年心灵”,显然过于偏激。事实是国学教育还没有真正开始,雷声大,雨点小。 记者 袁毅

  国学之争争什么?

  林坤

  “对于现在有的学校、家长让孩子读背《三字经》、《弟子规》的做法,我持坚决反对意见。说严重点,我认为这是毒害青少年心灵。”昨日《武汉晚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彭富春称,我国国学教育“虚火过旺”。

  犹记得去年一些地方对《三字经》做了“洁本”处理,重新编排后再发给学生学习。这件事当时还引起不小的争议。所以读还是要读的,只要去其糟粕就好了。但谁来鉴别“精华”和“糟粕”?这种鉴别是否可靠?很多人随后发出这些疑问。

  其实,决定孩子要不要读经背经,与决定经典里头什么是“精华”和“糟粕”一样,都是大人对孩子的教育权力在起作用。这跟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有权通过棍棒来教育孩子一样,是“天生”的权力;放大到社会上,就变成了很多大人包括专门从事教育的大人,认为成人社会有权力决定孩子学什么不学什么、怎么学。因此我总在想,成年人替下一代做出的指引真的正确吗?这也许是个不可考证的问题。那么,如果成年人必须做出指引,既然选择了读经,再继续听任他分辨好坏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所以有一些时刻,我很怀疑成人社会在教育上争来争去的,到底是教育本身还是施教的权力。当然不管结果如何,这种权力总是要落到某些人手里的。我想到《动物世界》里的一些场景,动物幼仔总是跟着父母学习,而很难通过整个族群的合力来掌握所有生存技巧;但人类不同,尤其是上学后父母就成了第二位的教导者,学校和老师则肩负起传授历史上积累下来的学问和智慧的责任。教育单独成为一种分工,教育权力单独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权力,恐怕正是人类社会与动物界不同的地方吧。

  正因为如此,教育权也许默默无闻但影响深远。回到国学和读经的话题上,我觉得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抑或部分赞同,首先不要是权力话语的争论,而要是教育理念的争论。其次,孩子才是教育的中心和主角,应该为他们预留自我判断和学习的权利。我们从各种奥赛、文体比赛中走过来,应该吸取经验,千万不要让国学热、读经热再次变成用来赚钱的东西,扭曲教育的东西。如此就够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哉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