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许江代表举起自己的iPhone手机问记者,“生存空间!”这个信息时代,有了网络、有了手机、有了微博,一切信息都是高速的、海量的,少了门槛,也少了深思熟虑,“文化被稀释为信息,薄得就像这部手机。”
前天,许江代表与本报记者在赴京的飞机上,聊文化、聊教育,他的思维犀利,直指当下文化的痛处。是的,正如同机参加对话的一位省委部门领导插话说的那样:“我们走得太快了,得停下脚步,让心灵跟上。”这“心”,我想就是全民的文化与精神生活。
许江代表说:“本次大会,我将努力在我擅长的领域,尤其是教育与文化方面,把一线的声音传递上去。”“一线的声音”中,一些来自学校: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本科招生考试正在各地举行,今年网上报名10万人,实际报名7万;而招生名额只有1600个。
考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方面反映出艺术教育的空前繁荣,另一方面,繁荣背后也有一些现象让许江警觉:“报名人数逐年增加,但报考中国画专业的学生人数却逐年、持续地在降低。”
他又举了一个例子:“我做了中国第一个中国画双年展,就在浙江美术馆,但社会对展览的关注度,甚至社会对全国所有展览的关注度,都比不上《让子弹飞》!因为大家都说看不懂梅兰竹菊。”
“今天,中国的最高舞台,居然是春晚。民间比专业强,旭日阳刚比汪峰粉丝多,3岁孩子唱豫剧比专业演员掌声高。”对比不久前的奥斯卡颁奖典礼,许江代表感慨,“奥斯卡没有集体舞,没有苏珊大妈,但它高雅,它令人感动。”“时代的文化高峰如何塑造,不是‘浮云’的流行句式,不是草根的流行文化,而是在于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深度。”许江代表说。 本报特派记者 方臻子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