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在弓长岭那些感人的事
记者/王云峰
核心提示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的光辉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对雷锋的许多故事也耳熟能详。但你知道吗?雷锋入伍前曾在辽阳市弓长岭区工作、生活过一段时间。就是这短短的4个多月,雷锋做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因搞技术革新而被评为标兵,与当地老乡亲如一家,体检不合格仍凭韧劲争取到入伍机会……
1959年5月,鞍钢决定在辽阳弓长岭铁矿建一座年产30万吨焦炭的焦化厂。这年的8月中旬,为了加快建设速度,鞍钢从化工总厂调给弓长岭焦化厂一批技术骨干和青年工人。雷锋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弓长岭焦化厂建设工地的。
从1959年8月20日来到弓长岭,到1960年1月8日从弓长岭走向军营,雷锋在这里工作、学习、生活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半月,142天,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50多年,但雷锋的光辉事迹却一直在弓长岭人中广为流传。
爱好动脑的革新标兵
在辽阳市弓长岭雷锋纪念馆,名誉馆长张惠双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当年雷锋作报告的录音整理稿。他对记者说:“在大多数人眼里,雷锋主要是做好人好事的模范,是一颗著名的螺丝钉,其实雷锋还是一个革新标兵。”
在录音整理稿里,雷锋介绍了他的技术革新成果:革新了三件工具(杠杆挖泥、滑车、双轮车),共提高了工效一倍半以上,他也因此被评为革新标兵。
当年雷锋在弓长岭的同班工友李维信生前曾详尽忆述了雷锋发明横杆吊斗也就是杠杆挖泥的事。
当年建工人简易宿舍时,和泥没有经验,用土和泥黏结性太小,土墙垛不住,砖墙砌不牢。在农村长大的雷锋根据农民用泥和草垛墙的办法,把草和土掺在一起和垛内墙,沙子和泥和在一起砌砖墙,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大家和泥时,用铁锹和二齿钩使劲地拌和,却拌不开草和泥,不仅进度慢,泥的质量也不好,“疙瘩溜球的,一点也不好使”。雷锋脱下鞋,挽起裤腿,踩进泥水里,用脚踩碎土疙瘩。工段领导怕他扎脚,连忙找来胶靴叫他穿上。可是,穿靴子一踩进泥里,靴子就被粘住了,拔不出来,泥还和不均匀。雷锋干脆把靴子甩掉,继续光着脚踩泥。在雷锋的带动下,大家也照着他的样子干了起来。泥水刺骨地凉,沙石乱草扎得脚生疼,他们咬着牙,坚持干,终于和出了质量很好的泥。
施工进度加快了,墙越砌越高,可是墙砌得越高,运泥越困难。雷锋一边赤着脚踩泥,一边琢磨着找个窍门。同他一起从湖南来的叶连森好奇地问:“你比比划划的,想干什么? ”“来,帮我参谋参谋。 ”雷锋从泥里拔出脚来对叶连森说,“我想个土办法运泥,你看行不? ”说着,他把大家叫到一起,在地上画图讲解他的想法。
“行,保准行! ”伙伴们都赞成他的想法。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工段领导的支持,当天就在工地上架起了土吊车——“横杆吊斗”。经过试验,“横杆吊斗”吊泥、吊砖都行,不仅大大加快了简易宿舍的施工进度,而且在焦化厂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姑嫂城有个“家”
家住弓长岭区平安乡姑嫂城村的吕学广今年60岁出头,10岁时就认识了雷锋,并得到过雷锋的多次帮助,他的父母还被雷锋认作义父义母。
提起与雷锋的相识,吕学广讲述了一个令他幸福了一辈子的故事。他说,那是1959年9月的一天中午,在焦化厂附近小学读二年级的吕学广,放学后到理发店理发,一进屋,看见有七八个人都在等候理发,小学广急得坐下来又站起来。雷锋也在等着理发,看他着急的样子就问:“小朋友,你着急? ”小学广说:“等着上学,没吃饭呢,我怕等理完发上学就晚了。 ”等排到雷锋时,他说:“小朋友,你先剪吧,别耽误了上学。 ”当小学广剪完头准备付钱时,雷锋说:“小弟弟,别掏了,钱我给了。 ”
吕学广回忆说:“那时我太小,不懂事,连句‘谢谢’的话都没说就走了。回家后和父亲说起这件事,父亲问我他叫什么名字,我说不知道,父亲教训我说:‘你也太不懂事了,人家让你先剪头,还替你交了钱,你却连人家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 ’”
于是,第二天放学后,吕学广连续三天到焦化厂找雷锋都没找到。第四天下午吕学广又去了。一个年岁比较大一点的工人问他找谁?吕学广把理发的事描述了一遍。那人说:“可能是开推土机的小雷吧。你等一会儿,他就要下班了。 ”不一会儿,雷锋就下班了。吕学广高兴极了,上去就把雷锋的手拉住了。
此后,吕学广经常去找雷锋。“有时,我午间一去,他就给我大馒头吃,他吃我带的高粱米饭、菜窝窝头。小孩子奔好吃的,我经常去,也就越来越熟悉了。雷锋常给我买笔记本、钢笔水片、文具盒之类的学习用具。还常和我讲:‘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他常帮助我学习,教我识字。 ”吕学广说。
吕学广没想到的是,雷锋与他们家的缘分远不止这些。1959年10月的一天,雷锋到姑嫂城大队部,问党支部书记曹德胜:“姑嫂城谁家最困难? ”曹书记说:“吕长太家最困难,住在东沟,就是远一点。 ”雷锋说:“我不怕远。 ”于是,曹书记领着雷锋来到了吕家。一进屋,雷锋看见了吕学广就说:“原来是你们家啊!”当时吕学广家只靠父亲一人在生产队放羊维持生活,全家几口人盖一床被,生活十分困难。在吕学广家,雷锋诉说了在旧社会他一家人的惨死和他苦难的童年。大家一起越唠越热乎。
随后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吕学广回忆说:“雷锋征得我父母亲的同意,并有大队书记在场,认我父为干爹,我母为干娘。父亲十分高兴地拉着雷锋的手说:‘你做我的义子,这是我们家的福气啊! ’”这件事,很快传遍全村。
从此,雷锋就把吕家的冷暖挂在心上。他给义父、义母各做一件新衣服,并送给义父一张他北上鞍钢时在北京天安门前的照片。他还经常到吕家挑水、起猪圈、起地瓜、掰玉米……当时,雷锋的工资并不高,每月只有30多元,可他省吃俭用,用剩下来的钱,贴补吕家的生活。
体检不合格被特批入伍
雷锋当年从弓长岭走向军营的过程一波三折,并不顺利,因为当年征兵体检时雷锋没有合格。
1959年12月3日下午,焦化厂召开了全体职工动员大会。会上,党总支书记李钦荣作了动员报告。书记的讲话刚结束,雷锋当场第一个登台表决心。在雷锋的带动下,相继有30多名适龄青年登台表决心。
12月22日应征青年体检开始了,体检站设在安平公社小屯的一所小学校内。雷锋一到体检站就扫院子,逐个屋清理卫生,向各屋送开水……他还帮助郑助理员向各科传递体检表格。
当雷锋参加体检时,他同各科医生已经很熟悉了,在量身高时,他把后脚跟踮起来,医生拍拍他的肩膀,让他站平,一量才1.54米。雷锋忙说:“别看我个儿小,可是个推土机手,浑身是劲。 ”在量体重时,他使足了劲往下压,医生被他给逗笑了,一看才49公斤。他对医生说:“我今天感冒了,早晨没吃饭,要是吃饱饭,准够。 ”当医生发现他手腕上的伤疤时,问:“这伤疤是……”雷锋说:“这是被地主婆砍的,为了不再有这样的伤疤,我才坚决要求去当兵的! ”
体检没有合格,但这没有动摇雷锋当兵的决心。他多次去找辽阳市兵役局(武装部)政委余新元。如今已离休、生活在鞍山的余新元还记得当时的情景。雷锋同余政委说:“我的家乡是解放军去解放的,我雷锋从一个孤儿能到今天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给我的第二次生命,我从16岁就在我们县委当通讯员,后来我又支援鞍钢和矿山,这是党和人民给我的工作和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也是我报答人民的行动。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直接投身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去。”余新元对雷锋说:“保卫祖国,前方、后方不都一样吗?不都是为人民服务吗?”雷锋很激动地说:“你说的不对,毛主席都说分前方、后方呢,你怎么说前方、后方都一样呢?如果前方、后方都一样,那为什么还有前方和后方之分呢?现在前方需要我,所以我要求到前方去,用我的实际行动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 ”
雷锋在迫切要求当兵这段日子里,一度白天到市兵役局“上班”,晚上住在余新元家里。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和交往,共同的苦难身世,把两代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雷锋要参军报国的决心大、动机纯,又是工厂的先进人物、优秀共青团员……是一个好苗子。余新元终于下决心了:“我怎么也得想法把他送到部队去。 ”
余新元向时任辽阳市委书记兼兵役局党委书记、第一政委的曹琦汇报征兵情况时,专门说了雷锋的事。如今已90多岁的曹琦记得他当时是这样表的态:“雷锋政治条件好,苦大仇深,个头矮一横指,他还能长嘛!送他入伍,政治上合格比身体条件更重要。 ”
1960年1月8日早晨,雷锋心中充满无限喜悦和难以抑制的激动。他最后辞别余新元和其他领导时,敬了一个军礼,并庄重地说:“万分感谢党和首长,我多年的理想实现了。我不当上黄继光式的战士,不回辽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