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从文化名人到准亿万富翁 评余秋雨的"潜伏"功夫

2011年03月06日 14:30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上海徐家汇本月23日完成网上发行申购和网下申购缴款,作为徐家汇第十大股东———余秋雨,经过近10年的不动声色,身家竟然已经暴增成为“准亿万富翁”,成为最近很火的财经红人。坊间对余秋雨持股这起“经典案例”质疑声音层出不穷。

  事实证明,余秋雨是在各个领域都能混得风生水起的人,既可以做权力红人,也可以做文化名人,现在竟然又变成一代股神。每一种成功都有其独特理由,而像余秋雨这样天下通吃,无疑更有分析价值。在余秋雨身上发生的很多事,又都打上了特殊的“年代印记”,往往需要置于特定的宏大语境下进行分析,那是容易引人疲乏的事。这里我就只能从其外在行为表现中归纳出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把“潜伏”的功夫玩到极致。

  “潜伏”当然未必有贬损的意思,关键还是要看潜伏者的立场。比如,作为余秋雨的本家,电视剧《潜伏》的那个余则成,就肯定是被大家普遍认为的好人,因为他站在“人民”与“正义”的立场上。说到底,“潜伏”就是一种技术手段。好人玩潜伏,可以看成是斗争经验丰富;坏人玩潜伏,则是虚伪阴险地损害正义。

  以前余秋雨在很多事件上也玩过不少潜伏游戏,甚至招致不少骂名,比如参加当年某个特别的“写作组”,汶川地震中的“含泪劝告灾民”、“秋雨图书馆”的捐款风云等。在对这些事件的回应上,余秋雨或是深藏不露,或者玩起太极推手,就是到现在,恐怕谁也不敢说就真的看清了真面目。而余秋雨要的,恐怕恰恰就是这种看不清。如果舆论逼得紧了,他就时不时玩出一些“封笔”、“关博”、“退隐”的把戏,让公众根本无的放矢。

  有了这样高超的潜伏技能,就像看不清余秋雨的权力之旅与文化之旅一样,公众这一回恐怕依旧难以看清余秋雨在徐家汇的财富之旅,到底有没有包裹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2月25日的《上海证券报》上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余秋雨“被动”的财富之旅》,其中讲到一些余秋雨之前回应“徐家汇”问题的腔调与姿态,就给人有一种很堵的感觉。按照余秋雨的说法,他完全是出于“交情”和“道义”,才被动认购相关股权的,并且这些年他从来不关心这笔投资,不参加股东大会,只是在有人找他签名时,连文件看也不看就直接签名了。当然,他也不忘给这样的回应缀个“花边”,说某一回看到徐家汇车水马龙,才随口问了一句马兰,我们是不是在里面还有点小投资呢?

  虽然不太懂投资,但我相信就算是中国最牛的投资人,听到余秋雨这些话也会面面相觑,觉得此人要么是神,要么是妖,要么就是在装腔作势。尽管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生活在“被时代”,但还真没听说一个人可以“被发财”到这种地步。就算是天上掉馅饼,但只要砸着的是正常人,也不可能一脸漠然到毫不关心的地步。更何况,余秋雨面对的是亿元“金饼”。

  这种状态,其实也一如余秋雨这些年在很多问题上的表现。总是摆脱不了神神叨叨,令人们在诡异复杂中理不出个头绪。特别是从不正面回答问题要害,比如,如此持有原始股是否公平合理,是否涉嫌国资流失等。

  或许,也正是因为余秋雨能把潜伏的神功练到这种水火不侵的地步,这些年他才能成为特级复合型人才,在各个领域都轻易能走上神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余氏神话。至于潜伏与装神弄鬼之间的边界,或许从来就不是一个容易说得清的话题。 单士兵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