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良渚保护申遗迈出关键一步

2011年03月09日 08:51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 刘慧

  继良渚文化进入中小学课本后,今天,良渚文化邮票发行,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揭牌。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良渚保护和申遗迈出的关键一步。

  张忠培说,遗址定性公园,公园表现遗址。作为中国新石器晚期著名的考古大遗址,良渚遗址的价值和地位早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公认。同时,良渚遗址也是中国大遗址保护的典型范例,数十年间,余杭投入10多亿资金,努力探索保护新路,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针对“考古遗址该不该公园化”的问题,张忠培以湖南的炭河里遗址为例说,原先该遗址面积有15万平方米,后来由于河水冲刷,仅存2.3万平方米。如果一味原封不动,让大自然改变它,不加以主动保护,那么不用多久,这个遗址就会消失在大自然的伟力之下。

  考古遗址能否“复原”和“仿建”?张忠培表示,目前,国内的考古学家普遍反对在考古遗址上“复原”和“仿建”,但就他看来,遗址要不要一定程度的“复原”和“仿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圆明园见证了屈辱的历史,因此就没有必要去复原它。而印度的努毗尼精舍如果仅仅以废墟的形态存在,到访者可能感觉不到宗教力量的存在,但若根据发掘结果将这座建筑予以“复原”,到访者便很容易从气氛中找到神圣的感觉。

  遗址保护,更需要循序渐进。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斌透露了良渚遗址考古的最新进展。在离良渚古城约7公里的彭公一带,发现了良渚时期的类似水坝遗迹。通过对岗公岭遗址的进一步调查,基本可以确认该水坝遗迹为良渚时期营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刘斌谈到,对于良渚遗址的保护,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良渚一带成为大上海建设的重要石料来源地,良渚遗址的北侧同时开采的大小石矿有30多家,使得良渚每日笼罩在炮声和粉尘中,直到1999年,良渚遗址的保护才走上了正轨。2000年省政府关闭了周边数十家石矿,2001年设立了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2009年,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启动。今天,遗址公园正式挂牌,良渚遗址的考古、保护与申遗进入了新篇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