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单田芳人生传奇:为报恩娶了大自己8岁的妻子(3)

2011年03月09日 11:06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再遭不幸

  很内疚,连累家人跟自己受苦

  “都怪爸爸这个倒霉蛋,害你有书不能念,跟着我到处流浪,今后咱不干了。 ”“没事儿,这个地方不让咱卖,咱就换地方! ”

  重回鞍山曲艺团之后,单田芳本想安分守己,好好说书。没想到,新的灾难又来了。 1966年,“文革”开始,单田芳此前的骄傲和不听话成为众矢之的,他成了被批判的对象。

  1969年4月,单田芳被下放到营口附近的干于沟。那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地方,与妻子和儿女分离,又要饱受劳累之苦。从来没干过庄家活的他开始了与土地为伴的日子。单田芳说,那个时候他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到城里,一年下来也挣不到300块钱,与从前的日子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后来,因为无法忍受那种生活,单田芳铤而走险从农村跑了出来,当时他“流窜”了很多个城市,从哈尔滨到长春再到沈阳,就像逃犯一样。为了糊口,他学会了“水泡花”这门手艺,当时女儿拿着去百货商场门口叫卖,有一次女儿被10几个人围住,还被带到派出所,单田芳不敢露面,只能偷偷跟在后头。等女儿出来,单田芳哭着说:“都怪爸爸这个倒霉蛋,害你有书不能念,跟着我到处流浪,今后咱不干了。 ”可是女儿却安慰他:“没事儿,这个地方不让咱卖,咱就换地方! ”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4年多,1978年,单田芳终于被恢复名誉、恢复公职、迁回城市,还领到了国家赔偿的10年工资8000多元。那一年,44岁的单田芳终于重返了他最热爱的评书舞台。改革开放之后,单田芳的评书事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除了到电台讲评书之外,他还受邀到电视台录节目,起初面对镜头,眼前空无一人,他很不适应,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录音棚有面透明的大玻璃,能看到外面的录音员,还有两个监听和一个主任,单田芳透过玻璃看得清清楚楚,他就把这几个人当成了观众。有了观众,那种表演的感觉才重新找回来了。

  怀念妻子

  很遗憾,晚年没跟自己一起享福

  “我和妻子全桂相处了几十年,可以说风雨同舟,她对我的照顾和对家庭所作的贡献是一般妻子很难做到的。她走时,我甚至不知道生活应该怎样继续。 ”

  单田芳的妻子王全桂比他大8岁,父亲刚出狱时曾坚决反对过这门婚事。一是嫌弃这个儿媳比单田芳年长,二是嫌她文化水平不高。然而,让单田芳感动的是,几十年来,妻子却总是在他最需要她的时候出现,与他患难与共。尤其是在他下放的那些年,妻子原本可以留在城里,但为了单田芳,她每天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给他最大的帮助和安慰。用衣服换粮食,为全家人的生计操劳。

  1992年,正当单田芳的事业如日中天时,妻子却因为多年操劳患上重病,有一次单田芳录完评书回家,发现妻子面部发青,晕倒在地,儿女们赶紧把她送到医院,可是最终却没能抢救过来。一天清晨,儿子从医院打来电话说:“我妈走了。”听到这个消息后,单田芳心中的五脏六腑好像都被挖了出来,真的是痛彻心扉。儿子问他怎么处理,他说:“低调处理”,不必通知街坊四邻和亲朋好友。

  三天后,妻子火化,儿女们怕他伤心,没让他去参加。单田芳说,他当时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心里一片茫然,想到和妻子风风雨雨近四十年,她就这么走了,今后的生活该怎么继续?想着想着,他放声痛哭起来,这眼泪中包含着留恋、苦涩和忧伤。还有很多遗憾,晚年终于幸福安稳了,妻子却不能跟他一起享福。痛定思痛之后,单田芳决定振作起来,又重新开始工作,录书。后来,很多朋友到了他家之后才知道,原来他的老伴已经不在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