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分居两岸,又即将在今年6月合璧展出,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两会间歇,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水法和本报记者聊起了这幅黄公望的传世巨作。何水法委员是去年《富春山居图》合璧提案的第一提案人,他告诉本报记者,他感到自己完成了一个政协委员的应尽的职责。
但他还有一个期许,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收藏于对岸的另一半画作,能够到浙江来合璧展出,最好就在富春江边,让浙江人民可以一睹为快。
呼吁《富春山居图》
回归故里
回忆起去年3月14日,温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答记者问时讲了《富春山居图》的故事时,何水法动情地告诉记者:“看到总理这么关注,我当时是热泪盈眶。”
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完成《富春山居图》后不久就逝世了,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
“只有不到39厘米多啊!这么一点点!”何水法说,抗战时期,这残缺的《剩山图》,就是由他的“师公”、现代名画家吴湖帆先生收藏,“我的老师陆抑非师从吴湖帆,他曾经告诉我,师公收藏着这幅画。”
1976年,何水法的另一位老师、当时在浙江博物馆工作的书法泰斗沙孟海先生,又专程到上海去说服了吴湖帆,《剩山图》被捐给了浙江博物馆。
《富春山居图》的后半部分,长达6米多,被称为“无用师卷”,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何水法曾三次去台北,想一睹真迹,但都失之交臂,留下很多遗憾。何水法说,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富春山居图》终于能够合璧,终于能够在今年6月在台北展出了,这将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焦点和里程碑,堪称两岸在承继中华传统文明的共同使命感召下,一次名垂历史的伟大交集。
他感到很欣慰:“我的提案,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关注,受到了国家文化名人的附议,而且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我完成了我的使命。”
但他觉得这还不够:“我希望‘无用师卷’也能够尽快拿回来展示。最好是回归故里,在富春江边展示,让我们浙江人民,一睹中华民族优秀的经典之作。”
侨二代中文堪忧
只能说不能写
何水法委员7日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者,目前海外华侨华人下一代的中文水平堪忧,他建议多结合住在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员、编写教材,以改进海外的中文教育。
何水法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再创辉煌。“中华文化一定要走出去,流动的水是活的,否则是死水一潭。”但他却对海外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者的中文能力表示了担忧。
曾在海外多国进行考察的何水法委员指出,海外华侨华人的下一代虽然有的会说中文,但很多已经不具备中文写作的能力,也就是只能说不能写,这一代人身上发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已经不是风险而正在变成现实。而孔子学院一般都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短期还无法在教学内容、学院规模和分布范围上满足海外华人华侨子女的客观需求。
“喜欢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外国人子女在逐年不断增加,但是他们学习的途径较少,求知若渴却不知何处从师的现象比较普遍。”何水法委员说。
他认为,师资力量不足是众多中文学校的各项活动办得红红火火,而教学效果却始终原地不前的一个原因。他建议利用书店、互联网站、电视等远程教育手段在短期内弥补师资与硬件的不足。
其次教材也需要调整充实。何水法委员指出,现有中文学校所用的教材,多编自于国内,其编写者或为国内儿童语文教学的专家,或为国内教授外国成人汉语的专家。他们虽然在各自的领域里卓有建树,却往往对海外华人子女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住在国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条件,都有别于本国,这就使得现有的海外中文教材和其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脱节。
“因此,要组织各方专家以及受教育者,将自身文化、住在国特征、受教育者需求有机结合,编制结合现实与未来需要,有较强吸引力和可操作性的教材。”他说。
此外他建议,可根据海外不同国家地区的条件,策划设置多种教育形式,包括鼓励国内的一些知名教育机构,如名牌大学,培训机构等参与海外教育。并且和海外的一些知名教育培训机构联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心,有效利用住在国的资源。
本报特派记者
方臻子 李阳阳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