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冯骥才斥“文化产业化”有害 吁媒体将文娱分版

2011年03月10日 21: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10日在此间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当前“文化产业化”思潮在中国毒害甚深,阻碍文化的发展。他还特别建议媒体不要将娱乐版和文化版混在一起,应像过去一样区分清楚,从而给文化更大空间。

  冯骥才把文化比作需要跳和爬才能摘到的树上果子。媒体文化版面特别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导。现在大众娱乐的信息非常多,而文化版即使有,纯文化的信息也特别少。

  当天,冯骥才出席全国政协大会一场记者会,多家媒体将关于文化的问题抛向他。

  冯骥才指出,20世纪初从美国兴起的文化产业一词,有其特定的内含、标准和本质。以大众消费为对象的文化产业,就是可以成批生产的工业生产模式,“这个产业我们过去没有,它是一个现代产业,我们还要大力发展,这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出现另外一个词,我觉得非常荒谬,就是文化产业化”。冯骥才说,文化是精神性的,精神性的东西没法产业化。

  冯骥才称,文化不能产业化,一旦产业化了就必须按照商业规律来操作,必须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这一定会伤害文化的自身原则和追求,“就像前几年我们犯过的医疗产业化和教育产业化的错误”。

  他举例说,现在很多地方因受文化产业化思潮影响,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一种资源,就往市场推,以为推了就是保护,推了就是发展。这样就出现了问题,比如很多地方剪纸就不能用刀刻了,而是用机器压,皮影也拿机器压,“传统的手工文明变成了现代的工业文明,文明改变了,文化的本质也发生了变化。”

  面对当前较为浮躁的社会,冯骥才强调文化人和艺术家要冷静地思考,“潜下心来,沉到艺术里。”当整个社会转向以经济为中心的时候,冯骥才呼吁应让人文知识分子参与进来,“如果人文知识分子的声音强硬的话,我们就不会出现660个城市‘千城一面’的文化悲剧。”(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