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复旦图书馆馆长晒经费开支 一年拒几百万回扣

2011年03月14日 08:14 来源:华龙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复旦图书馆馆长晒经费开支 一年拒几百万回扣
复旦大学2009年度图书馆经费使用情况二.图书馆支出分类表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一年拒收几百万回扣 网晒经费开支

  葛剑雄挑战图书馆“潜规则”

  3月10日,一则网帖在全国各大网站转发: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将2009年图书馆的经费开支对外公布。此事也被众多腾讯微博网友转载。为何要公布开支情况?3月11日,葛剑雄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钱少时腐败不起来,然而钱多了制度却没有跟上来,公开财务支出的目的就是为防止腐败,接下来还会公布2010年度图书馆经费开支。

  “我这是在救自己”

  葛剑雄教授是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3月11日21:30,葛剑雄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这是他从2007年3月任图书馆馆长以来,首次公开图书馆经费开支。

  从其在网上公布的数据来看,2009年,复旦大学图书馆的经费开支达到3500万元。其中购买图书花费了3090万元,这些图书中,1/3有出借记录,1年出借5次以上的图书占到8%~10%。

  “购买图书时产生的回扣一直以来是行业惯例。”葛剑雄说,出版社卖书给书商会打折,书商卖书给图书馆也会打折,但账面上的售价却是按图书上的标价进行销售。500元钱以下的书可能就不会入账,发票也不到图书馆登记,这样产生的回扣一年可高达几百万。

  “我说这不行,这样的话,我没几天就要犯罪了,非取消不可。买书该多少钱,按折扣完的实际价格算。”于是,葛剑雄与复旦大学、校财务处签订了三方协议:学校不干涉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也不搞回扣,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薪酬由学校财务处统一发放。这样的举措改变了这一“潜规则”,不仅得到了学校的支持,也赢得了书商的欢迎。他说:“我这是在救自己。”

  “我公开,别人压力就大了”

  在很多人看来,葛剑雄对“内”吝啬,对“外”却颇为大方。从他制定的种种规定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图书采购需要他签字;有宾客来访没必要就不宴请、图书馆不买车、开车不报销……与此相对的是,能给学生免费的一定全免,比如扫描费用等。

  为了更好地向师生解释图书馆运作情况,葛剑雄决定公布经费开支。他在随后的教代会上、咨询会上公布开支后,接着,便在网上进行了公布。这也遭到部分人的反对。在他看来,公开开支至少有两点好处,第一,防止腐败;第二,接受监督。

  “其实大家都应该公开,你该接待就接待,该花钱就花钱。正常的开销不能公开,就会有更加惊人的情况。”葛剑雄告诉记者,身边有人反对公开经费开支,尤其是“公务接待费”这一项。在他所公布的2009年图书馆经费开支中,公务接待费为6.72万元。“我一公开,其他部门压力就大了。”葛剑雄说,他公开公务接待费用后,会带来“连锁反应”。

  控制好了经费,拒绝了“潜规则”,现在的学生在BBS上的质疑少了,这让葛剑雄也轻松了许多。葛剑雄还向记者表示,2010年度图书馆经费开支情况目前还未出来,出台后肯定会向社会公布。

  网友声音

  我们需要这样的馆长

  “鱼香茄子”:复旦大学图书馆能做到,其他高校图书馆能做到吗?

  “野月亮”:葛馆长的魄力值得敬佩。

  “撒加”:支持将高校反腐进行到底。

  对话

  高校腐败病因是“潜规则”太多

  葛剑雄曾在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当过11年所长,据他回忆称,第一年当所长时,归他支配的只有8000元钱。每年,他给每个教授分300元,每个副教授及以下的职员分250元,手里就只剩下五六百元了。但后来要去当图书馆馆长时,听闻回扣都能达到几百万,“民众都把高校看成一个不应该腐败的地方,但高校早已不是象牙塔。”葛剑雄说。

  记者:你认为高校腐败的病因是什么?

  葛剑雄:在高校凡是有权、钱,或掌握着寻租资源的部门和个人都有腐败的可能,但基建、采购、招生等部门因经费或权力集中,学校内部往往缺乏监督,因而更易腐败以至犯罪。另外潜规则太多。比如,很多学院都会设立小金库,一些正常的开支没有正常渠道,逼得人去搞创收;规定200元以下的红包不用上交,有的人就经常给你200元以下的红包,这样累积起来的金额也不少;学校跟土地、环保等部门搞好关系,然后做利益交换;另外,高校招生也存在一些漏洞,但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样严重。正常的制度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潜规则”就打开了腐败之门。

  记者:你有什么建议呢?

  葛剑雄:高校的反腐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手段,但当务之急是这些部门应严格规章制度,财务公开,并实行有效的监督。记者 杨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