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学者: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播出应被视为战略投资

2011年03月14日 08:5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特邀的海外列席代表、两岸全美华商总会会长张莉莉觉得,年初在美国播出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迎合了美国人对信息的接受心理”。但她认为美中不足的是,片中呈现的基本上都是明星,如果能加上孩子或老人的元素,会更具人情味、更能打动西方受众。

  今年1月,这组由国新办牵头、时长1分钟的宣传片以广告片方式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并在CNN等电视台播出。3月12日下午,张莉莉和这组宣传片的专家顾问,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所长、广告学院教授何辉一同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和搜狐网的联合访谈,畅谈向世界推广中国国家形象的形式。

  “广告对美国人来说是很熟悉的一种手段,它有明确的目的,并且是付费的。这会让美国人感觉到,中国愿意与他们坦率、公开地进行沟通,并且做了投资。这是其他传播方式很难做到的。”何辉说,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播出,应被视为一种战略投资,“这是一种传播理念的转变”。

  尽管有“美中不足”之处,两位嘉宾都表示,中国政府表现出积极与世界沟通的心态,值得肯定。“中国对外传播的理念正在改变,一些政府人员的理念非常富有创新精神。”何辉说。

  从马克·波罗笔下的神秘中国,到埃德加·斯诺描述的“革命中国”,长期以来,中国国家形象都是被动呈现的。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开设了英语、西班牙语、法语等频道,《环球时报》也创办了英文版。但在何辉看来,这类传统的传播方式具有局限性。“比如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可以上卫星,但美国人会不会看呢?”他说,“美国人不一定愿意看。”

  此外,他还有另一个担心:“我们认为重要的元素,西方受众是否愿意接受呢?”

  据日前上海交通大学进行的“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大型实证调研结果显示,对于“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一判断,有超过3成的美国人认为“不太准确”,而对于“中国有非常吸引人的流行文化”的观点,仅有9.3%的美国民众表示认同。

  何辉所在的研究小组也曾进行过类似的调查。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所获得的认可度不是在上升,而是在下降。与此同时,很多现代流行元素虽然在中国内部涌现,但在世界上并没有得到承认。“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现实,也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的看法。”他说。

  实际上,文化交流活动一直是公共外交中的重要内容。至今,全球已经开办了600多所孔子学院,每年,在海外都会举行各种中国文化年活动。张莉莉曾经参与组织了每年一届的华盛顿中国文化节,至今已经到了第12届。在文化节上,美国观众不仅能看到中国传统建筑,也能观赏到腰鼓等民间文艺表演。“这对外国人来说,是很直接的传播中国文化的途径。”张莉莉说。

  在她看来,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向世界积极地传播中国形象,比如降低条件、吸引国外留学生到中国读书,“他们回去以后可以更加深入、直接地传播中国文化,更容易让他们的同胞接受”。

  在官方与民间的努力之外,张莉莉认为还需注意一个问题——每个中国人都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国家花很多精力在做国家形象推广,这都很有效益;但有些到海外旅游的同胞,一个小动作就很容易地破坏这种形象。”据统计,2010年我国出境人次接近6000万。张莉莉观察到,一些游客在海外不文明的行为很容易为中国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何辉则强调,我们现在所做的形象宣传,并不是为了追求形象而“做形象”。“做宣传的作用是什么?因为形象会影响到别人对我们的认同和判断。换句话说,世界怎么理解中国的意图,怎么去理解中国的国家行为,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另外一个层次,我们做形象方面的工作,反过来对我们自身认同也是一种促进。”

    本报记者 王晶晶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记者 杨俊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