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暗访艺术品鉴定市场“收钱说假话”内幕令人忧
央视“3·15晚会”曝光的艺术品假鉴定现状让人瞠目结舌。然而本报记者最近在暗访中发现,即便在如此风头正紧的情况下,上海那些鉴定界的伪专家们也没有闲着,在两三千鉴定费的诱惑之下,他们依然愿意冒风险,为藏家们写那些他们愿意看到的文字。而此风屡禁不止的背后,则是艺术品鉴定行当准入制度的严重缺失。
本报记者 郦亮 实习生 耿耀
两千元即可出证书
昨天下午,本报记者来到北京西路和泰兴路交汇处的一家古玩城,尽管是艺术品火爆时期的双休日,但此家古玩城生意却比较清淡。所以当记者询问“这里鉴定不鉴定瓷器”时,城内似乎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一个高个子青年人飞快地向记者边奔边说:“鉴定啊,我们鉴定啊!”
青年人30岁左右,外地口音,满脸殷勤,他自称姓高,是古玩城的市场总监。记者于是告诉这位高先生,手中有一只祖传的元青花瓷盘,因现在行情好,想出手,但需要一份鉴定证书,以证明其年代。“完全没有问题!”还不等记者说完,高先生已经准备完全承担起他所有的责任了。据他介绍,他们这里的鉴定专家均为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请来的权威,鉴定费是200元,如若需要出具证书,因这证书是“国家级鉴定证书”所以要2000元。
报价完毕之后,高先生立刻怂恿记者将来把元青花瓷盘也放在他们这里出售,“上个月,我们还卖掉一个580万的瓷瓶呢!”高先生指着窗外的那些高贵楼盘对记者兴奋地说:“说不定将来那里的某一间就是属于你的!”
还没看到实物,就能描绘如此美妙的前景,真让人对这位高先生刮目相看。于是记者试探地问他,那件青花瓷盘,本人当然认为是元代的,但也有人认为是现代的仿品,“写鉴定证书的时候,年代的鉴定上可否更尊重本人的意见?”高先生拼命地点着头,拍着记者的肩膀,暗示道:“这些我们都会考虑到,我们可给你鉴定,你尽可以放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你利益最大化!”
记者致电北京故宫博物院,报出那家古玩城的名字,对方闻所未闻,“我们的研究员都很忙,不可能遍地都是故宫专家。大部分是假的,很多所谓故宫博物院的鉴定证书也是假的。”
光看图片也能鉴定
既然根本没有什么故宫专家,高先生对记者做出的所有承诺,显然就立不住脚了。然而,记者昨天在走访时发现,此类现象之普遍,与央视“3·15晚会”所曝光的北京鉴定界的情况如出一辙。只不过北京开具一张鉴定证书只要1000元,而上海要两三千元。
不仅实体古玩城如此,一些所谓的网络鉴宝中心问题同样非常严重。在百度上搜索“上海艺术品鉴定”就有479万条结果,一家名头很大的“中国上海古董古玩鉴定中心”赫然在列。鉴定中心的老板是陈总。或许是受北京同行遭曝光因素的影响,接到记者以普通市民身份打过去的电话,陈总有点谨慎:“你是从网上查到我的手机号的吧?是一只元青花瓷盆吗?那还是要看实物才能鉴定啊!”但是听到记者有点为难之后,陈总终于耐不住性子了,“那就通过邮箱发一张图片来吧,看图片也可以鉴定。”而鉴定的费用则可以通过汇款方式。记者暗示道,钱款到账之后,可否按照记者所希望的要求来开具相关证书,陈总这次很爽快:“没有问题,不过你要先把你宝贝的图片发一张到我的邮箱来。”
即便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假鉴定”现象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的现在,依然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收钱说假话,实在是匪夷所思。不过也并非天下乌鸦一般黑。记者昨天遇到一家拍卖行的严总,听说想开个假鉴定,严总断然拒绝,“那不行的,我们这里必须实话实说。”
收藏新手容易上当
为什么非要一份鉴定书呢?对于那些老资格的收藏家来说,他们购买一件艺术品,从来不会相信什么鉴定书,他们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或者自己的鉴定团队。
但是对于那些半懂不懂,或者根本不懂的收藏新手来说,一纸鉴定书,却是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凭据,这使让他们稍稍感到有一点安全感。可是这些新手对于鉴定书的信任,却被那些知假卖假的藏家利用了。
“在艺术品鉴定这个行当,现在根本没有什么资质的说法,谁都可以写鉴定书。”上海市文联艺术品鉴定中心的陈俊磊昨天对本报记者说,“就连鉴定证书也都是每个鉴定中心自己印制的,国家根本没有统一的鉴定书模式。”因为并不存在准入,这就为那些唯利是图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使他们为了鉴定费而直接开具假证明。此外,即便是故宫博物院这样权威机构的鉴定书,也可以很容易伪造。
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那些鉴定名家似乎也就成了唯一可以信赖的了。但是现在鉴定名家中为金钱写假鉴定的也大有人在。鉴定名家不可信,鉴定书不可信,艺术品真伪更不可信,这样长久下去,必定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个信用体系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