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胶东半岛百年“海草房”亟待抢救(图)

2011年03月23日 16:0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胶东半岛东部靠近海边的民居村落中,有一种屋顶用海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透着灰白、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民居。因为所用海草形状酷似海带,叶子比海带稍窄,当地人俗称 ‘海带草’,于是这种民居也被俗称为‘海草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烟台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刘志刚每次见到外地来的朋友,总要津津乐道地介绍海草房。作为胶东半岛的特色生态民居,海草房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沿海地带,特别是威海荣成地区更为集中。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海草房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原本在胶东沿海的福山、牟平、蓬莱等地分布很广的海草房,现在只有莱州和长岛仅存,其他地区已经相当少见。

  老村落“后住乏人”

  荣成市港西镇巍巍村始自元朝(约1271年),现有560栋海草房,百年以上历史的海草房有60多座。巍巍村是目前胶东海草房民居原貌及街巷形态保存最好的古村落之一,52岁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刘玉启还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草房建筑工艺”的传承人。据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之前,荣成姑娘找婆家,要求必须有一栋海草房,因为住进海草房,100年不用重建房子,可以省心省事过日子。海草房也非常适宜居住,厚厚的墙壁和屋顶海草,保证了屋内冬暖夏凉。

  如今情况却不一样了,年轻人更愿意住在以红瓦、红砖为代表的现代砖瓦房里。巍巍村虽然是海草房保存最好的村落, 但情况也不容乐观。最突出的问题是“后住乏人”,面临“空心化”。刘玉启介绍说, 村里的人口出生率很低,在他的记忆里,2001年至2006年,巍巍村没出生过一个孩子。现在“账面”上的798人中,70周岁以上的有200多人,其他500多人也多在50岁以上,52岁的他算是村里的“年轻人”。而第二代村民几乎都已经迁移到港西镇或威海城区甚至更远的地方打工、生活。

  如今,数百位老人守着数百栋海草房,沿袭了老村落700多年的古朴,但是,着实寂寞。

  城市建设带来冲击

  在青岛开发区薛家岛街道,留存了30余处保存完好的海草房。

  据当地居民介绍,薛家岛当地的海草房大都是3间至4间为一处,每间的长度不一,一般在2.5米至3米,宽4米至4.5米,高3.5米至4米,窗户以下的墙体用石头,窗户以上的墙体用夯土筑成,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门窗旁用少量的青砖砌成,房间的墙壁是用土坯砌成。鱼鸣嘴社区84岁的薛陈氏告诉笔者,海草新鲜时颜色翠绿,晒干之初变为紫褐色,日子一久,紫褐色渐渐褪去,屋顶上便呈现出银白色的神奇景象。而海草房里之所以冬暖夏凉,主要是屋顶上几十厘米厚的海草起作用,“我家这几间海草房至少住过6代人。”薛陈氏说。

  去年底开始,随着城中村改造加速,这些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海草房逐渐将被新楼房取代。它们的去留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薛家岛鱼鸣嘴社区居民薛瑞秀已同社区签订了拆迁合同,3间居住了百余年的海草房即将换来两套宽敞明亮的楼房。但68岁的薛瑞秀说:“心里实在放不下这些海草房,是俺老爷爷盖的,已经120多年了,我就是在里面出生的。”

  多重困难同时存在

  其实,海草房更大的困难还来自于海草难寻、苫匠稀缺。由于持续20余年的近海围堤海产养殖,挡住了海草的上岸路径,致使从前随着潮水就能蜂拥而来的海草,如今已不见了踪影。刘玉启说,去年他通过熟人,才买到了5000斤海草,用于修缮巍巍村里那些无人居住的海草房,每斤海草的价格要2元。还有比这价格更高的海草,那就是刚从老房拆下来的旧海草,因其刚硬、韧性好的品质,市价高达20元每公斤。而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海边的海草随处可见,人人可以免费捡拾。

  修建一栋海草房需石匠、木匠、苫匠,分别负责开山取石、打造门窗、苫盖房顶海草,其中,苫匠是修建海草房独有的工种。刘玉启说由于海草房具有百年不朽的品质,导致苫匠无用武之地、无练手之机,苫匠人才也因此青黄不接。

  此外,现代瓦房则以经济、方便、省工的性价比,冲击着海草房。一片红瓦9毛钱,4间房需1400片瓦,共计1260元,同样四间海草房需要5000斤海草造价为1万元。人工费用,上红瓦的时价是180元每间,而苫一间面阔3.5米、进深4米的海草房,则需要一个苫匠、3个小工干4天到5天,经过做瞻头、苫方坡、封顶、淋水拍平、剪瞻等70多道工序,人工费用是红瓦房的4倍。

  一位烟台作家感叹道,“海草没了,苫匠老了,凝结着渔民智慧,凸现着渔村特色的海草房的消失只是个时间问题。”

  如何保护

  面对拆迁,海草房该如何保护?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国际学院院长齐红利建议借鉴威海荣成市的经验。该市依法注册了海草房的商标,将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传人刘玉启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请北京版画制作权威制作了海草房卡片一套10张,将海草房当成一张文化名片来使用。同时该校计划在鱼鸣嘴社区启动拆迁改造时,将4处海草房原封不动运到学校,照原样进行恢复并予以保护。

  如何避免海草房这一富有地域特征的文化遗存消亡,是海草房的热爱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毕竟,像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计划的那样原样迁移几栋海草房,初衷本是好的,但那几栋孤零零的海草房只能沦为标本,而海草房世代沿袭的文化、历史则全部被割裂、消失,无法实现有效保护的目的,只能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目前,无论是刘玉启还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们,想到的路子都是发展渔家乐,让游客住在海草房、吃在海草房,以旅游养活文化遗存。在刘玉启的思想里,青砖黛瓦马头墙、木雕砖雕石雕的徽式建筑能够让安徽黟县的西递村成为旅游胜地,他希望有一天巍巍村海草房也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那也许会给百年不腐的海草房创造另一个传奇。刘欣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