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加藤嘉一东京地震经历:几百人打一出租没人插队(2)

2011年03月24日 09:2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公开讨论核对日本人来说是个禁忌,可我们周围核电站又无处不在

  现在我看到的东京人,心里有担忧,但生活有序,节水、节电都没有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依然保持平常心。日本人不追求奢侈,政府现在实行轮流停电,我觉得不需要,我们都会自觉的。日本人本来就是把节制当作美德,不用政府指挥。从小老师、家长就这样跟我们说:日本的资源本来就是匮乏的,我们已经享受了自然的恩惠。你人有什么牛的?凭什么认为你比河流、森林厉害?别以为人统治这些就是正常的事。

  其实核能源在日本一直是有争议的能源,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的核受害国,同时又是对核能源依赖最大的国家之一,占所有能源的30%左右。公开讨论核对日本人来说是个禁忌,可我们周围核电站又无处不在,我小时候家旁边就有一座。这种状态很矛盾。当然核泄漏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抗震救灾本身,涉及到我们国家以后如何依靠核能源的战略方向。地震、海啸甚至核泄漏,都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重新思考的机会。

  我从来没说过日本这么多好话,过去大部分是批评。现在我真的觉得这个国家不容易。

  ◆毛丹青:旅日作家,1987年定居日本至今

  ◆地震当天所在:神户

  ◆感言:

  媒体报道从阪神大地震时的心理层面转化为技术层面,镜头要尽量回避撕心裂肺的表情,放慢播音的语速,更多的报道集中于事态的发展和进程,细致地指导人们避难和应对日常生活

  有人觉得日本的救援人员显得磨磨蹭蹭,实际上他们进入灾区时都有一套经过训练的工作规程,不会进去之后就成了英雄

  日本的学生、老师都不拿灾难说事,默默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校长对他们说:祝贺你毕业!他们回答:我会继续努力的!

  ■相比16年前的阪神大地震,这次救援速度快多了

  我所在的神户是一座海边城市,它在1995年发生过阪神大地震,所以神户居民的心理素质要更好一些。阪神大地震属于都市型的强震,上下颠簸,日语说是垂直性的,来势很快,人站都站不起来。因为没有时间去关煤气和灯,结果就引发了大面积的火灾。这次9级大地震是从慢到快地摇,持续了很长时间,一开始像打摆子似的,让人头有些晕,然后幅度越来越大。我家离海七八百米远,当天下午5点多就出现了1米左右的海啸,警报满天响,消防队员都出来拿着大喇叭向市民喊话,不要靠近海边。按常理地震后发生海啸的间隔时间都比较长,但这次很短,这次危险的氛围和1995年完全不一样。

  阪神大地震后我和妻子在汽车里睡了4天4夜,当时我只知道日本是个多震的国家,但没做过更多的了解,从那以后我就特别关注地震发生时日本媒体的反应、紧急救援的步骤和采取的措施。

  比起16年前,日本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当年紧急救援的队伍进不来,媒体也表现得有些惊慌失措、乱了阵脚。最先打开山门的还是日本的黑帮组织山口组,他们把囤积的米发给老百姓,真正的救援队比他们来得晚得多。这一次速度就快多了,强震后不到一小时,宫城县的知事就向政府求援,大量自卫队开始进入灾区。

  ■在防灾专家建议下,媒体的报道策略和方式变化很大

  媒体在追踪报道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6年前他们对人的心理变化比较侧重,“大家很冷,救援队进不来,人们正在痛苦地度过每个夜晚”,这样的描述比较多。当时的现场直播出现过情绪化的镜头,比如直接拍摄失去了亲人的家属,泣不成声,有时甚至连现场的播音员都哽咽了。这一次,媒体在技术层面的报道非常全面,比如明天天气怎么样,人们应该怎么应对,从心理层面转化到了技术层面。一位日本电视台的朋友说,以前的报道方式后来经过防灾专家的建议得到了修正,镜头要尽量回避撕心裂肺的表情,尤其是震灾中,更多的报道应该集中于事态的发展和进程,而且细节越多越好。

  地震当时我正一边写稿子一边看电视转播国会的实况,就看见首相菅直人这些官员开始摇起来。这个时候画面上马上飞进来一行字,那时还没有确认震源在哪里,就说:现在发生强震,震源正在确认中,请迅速准备好你的收音机。实际上地震中最靠谱的消息传递物是收音机,因为地震很容易造成停电,收音机只要有电池和电波就能使用。大概五六分钟后,电视就开始播报震源在哪里,所有的节目立刻转换为跟地震有关的内容,速度非常快。还有一个16年前根本没有的场面,我们看到的电视画面是被分割开的,上下各一行字,左右竖排又各一行字。比如上面告诉你某地的避难所在哪里,下面告诉你救援物资去哪里领取,两边告诉你哪些列车是通的,哪些不通。

  播音员的语速也有讲究,我在大学里教媒体论,我的学生有成为播音员的。一个标准的播音员一分钟念400个字,地震发生后主播人员在叙述事件时,内部有一个准则,控制在一分钟350个字。语速放慢后,会让人的心理更加平稳。震后72小时是一个生命线,超过这个时间基本就没有生存的可能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都控制得非常好。我们有一面墙全是各个电视台的实况转播,学生经过分析,发现所有播音员基本都按照这个准则在进行。

  在地震前三天,所有电视台都报道地震消息,一切商业广告停播。大家都以72小时为时间标杆,在救人的关键时刻全力以赴,整个媒体都来营造这样一个氛围。但第四天以后马上又一切恢复,除了震灾专题报道之外,一些常规的日剧和音乐节目都重新开始了,马上转换为另外一个状态,媒体在大的走向把握上是从全局的角度考虑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