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清明话风筝:京派有“曹氏风筝”

2011年03月28日 09: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得60多年前我上小学时,每到清明节前的“手工课”,大多是学做风筝。做风筝的材料,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旧竹帘子的竹条儿。把竹条儿捆扎成骨架,糊上纸,再用水彩涂画,一个风筝就基本上做好了。我们做过简单的“拍子”(俗称屁帘儿),也做过比较复杂的沙燕、蝴蝶等。下课以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高举着自己的手工成果,高高兴兴地到操场上去放飞。

  春风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清明前后,春暖花开,气流上升,和煦的春风里,最适宜放风筝。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南方称“鹞”,北方称“鸢”,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据史料记载,“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俗呼风筝。”因地域文化的不同,中国风筝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北京风筝已有数百年历史,至清代,北京风筝形成了独特的京派风格,放风筝成为市民健身、娱乐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清《帝京岁时记胜》曾记载,清明时节,“倾城男女,各携纸鸢”放飞的盛况。《北京竹枝词》也有:“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

  京派风筝的代表是“曹氏风筝”。曹氏风筝的创始人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曹雪芹和他创作的《红楼梦》,可谓家喻户晓,而曹雪芹创立京派曹氏风筝,就鲜为人知了。曹雪芹平生痴迷于风筝,对风筝颇有研究。在《红楼梦》的许多章节里,都有关于放风筝的精彩描述。曹雪芹的挚友敦敏,曾在书中记载,曹雪芹“所扎风鸢,罗列一室,四隅皆满,致无隙地,五光十色,蔚为大观”。曹雪芹为了“将扎风筝的手艺传开,使鳏寡孤独、老幼病残,皆可自食其力”,“旁搜远招,以集前人之成”,积数年心血,写出了一部风筝专著《南鹞北鸢考工志》,从而创立了京派“曹氏风筝”。书中详细记述了40多种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每种风筝都绘有彩图,配有歌诀,一直流传至今。

  清末民初,北京的风筝哈(国梁)、风筝金(福忠),以及天津的风筝魏(元泰),成为京派风筝的代表。1915年,北京哈长英、天津魏元泰制作的风筝,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了金牌奖和银牌奖,使北京风筝名扬海外。如今,北京风筝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明时节放风筝仍然是北京市民的一大乐趣。 张宝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