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白先勇在北大:“用保护青铜器的态度保护昆曲”

2011年04月08日 02: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4月7日电 题:白先勇在北大:“用保护青铜器的态度保护昆曲”

  中新社记者 应妮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经典的唱词响起,唱腔不够清丽、做工不够细腻、舞美不够专业,但台下的特殊观众——白先勇,依然看得如痴如醉。

  这是7日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的一幕,北京大学校园版《牡丹亭》首次对外公演,成为该校昆曲传承计划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杜丽娘的扮演者杨楠楠,是北京大学法学院2009级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白先勇对其表演赞不绝口“非常难得,很棒”。作为北大昆曲工作坊主力团员,她从2010年3月加入、在一年时间里圆了自己的“花痴梦”。

  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是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与白先勇共同发起,第一阶段计划用五年时间,从“学研”“新知”“推鉴”三方面入手,包括在校园开设昆曲公选课、举办昆曲文化周、优秀昆曲项目展演、推动数字昆曲工程、建立昆曲传承扶持基金等内容。

  为该计划,白先勇身体力行。本月初,他刚在北大讲了一节公开课,题目是《<经典昆曲欣赏>—传统与现代》,分享他在制作青春版《牡丹亭》和新版《玉簪记》的美学观点。

  白先勇向听众们宣扬他的理念——昆曲代表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应该也能够作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课在大学推广。“我们对昆曲的保护,要有保护青铜器、宋朝瓷器的态度,不可以放到商场上,让它去赚钱。”

  尤其是设计的课程分为案头和场上两部分,从历史研究到现场赏析。白先勇坦言,到现在为止,全中国还没有一个昆曲的专属剧院,这是致命伤。一个古老的剧种找不到演出的舞台,更遑论商演;他建议在上海、苏州、北京设立昆曲的专属剧场,常年有昆剧在其中驻场演出,这样才有可能商演。

  从2004年开始,青春版《牡丹亭》在大陆苏州大学首演,从此开始在各个大学巡回,最北到了兰州,最南到厦门,也到过美国加州大学,在台湾、香港各个大学都走过,有20多万人次观看过演出。今年将迎来200场的演出,12月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三天,“一个昆曲演到200场很不容易”,他感慨。

  著名美学教授、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发起人之一叶朗表示,在北大开设昆曲传承课程,是恢复北大重视美育的优良传统的重要举措,保存、传承本国的传统文化经典和传统艺术经典,是大学特别是著名大学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在他看来,大学生应当是昆曲的第一观众,“透过这个计划,我们希望将昆曲的种子埋在他们身上”。

  “对于昆曲和传统艺术来说,我们的身体力行正是一种最满怀诚挚和敬意的传承。”杨楠楠7日演出后在微博上留言。(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