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青春年少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吟唱着昆曲,在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逶迤起水袖。由北京市怀柔区文委与北方昆曲剧院共同打造的昆剧《红楼梦》4月7日至10日在国家大剧院进行全国首演,全剧总时长5个多小时,分上、下本两天演出,昨天是上本的第二次演出。
600年历史的昆曲与200年历史的《红楼梦》在舞台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江南》杂志主编袁敏在她的微博里描述:奢华精美。
600年间的时空如何穿越?《红楼梦》120回的内容如何浓缩在5个小时里?编剧王旭烽的原则只有五个字:回到曹雪芹。
久未谋面,王旭烽在做什么?现在答案浮现,除了她热爱的茶文化之外,昆曲版《红楼梦》的上演让人们了解,她离文学仍然很近。
“我一直都非常喜欢戏剧,迄今为止写过三个戏。处女作是我大学二年级的作品,叫《承认不承认》,我既是编剧又是主演,获得当时唯一一个双奖。第二个戏是越剧《藏书之家》,个人认为那是我文学创作生涯里比较大的一个作品。在我写《藏书之家》的时候,一个导演找到我,让我写昆曲《红楼梦》。瞬间心动,就答应下来了。现在回想都觉得自己写昆曲《红楼梦》像做了一场梦,如果当时考虑太多,就不会答应下来。”
将近一年的时间,从最初构想到坐在台下看大幕拉开,王旭烽觉得自己很幸运,“写的第三个戏就进国家大剧院演出了。当然,编剧《红楼梦》本身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的一件事情。我觉得我把各种风格都尝试了一下,写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现在是戏剧。但是用5个来小时来表现120回,是非常困难。我的宗旨是‘回到曹雪芹’,最后定下来以贾宝玉为主线,围绕四个女性: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妙玉来展开。”
虽然在谈起剧本时王旭烽显得熟稔于心,可当初做这件事,对她来说“是挑战”。
“如果说有什么困难,也是作家必然会遇到的困难,昆曲这种样式对我来说是巨大挑战,我当时觉得我没办法弄,因为南方人平仄入声很困难,曲牌名字困难,后来别人告诉我没关系,说现在他们创新了,曲牌也创新了,你就按你自己的想法去写。于是这个剧本从前年夏天开始,到去年夏天完成,这个过程中还要不停地进行沟通改变。所有的人都有权力提很多意见,包括导演、舞美、演员,都会影响它立在舞台上所呈现的样子,它一定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所以我说是戴着镣铐的舞蹈过程。”
“那么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创作欲望?”王旭烽说,“《红楼梦》是所有作家都想去攀越的一座高峰,从清代以来有很多人都续写过。我们这些写小说的人,在看《红楼梦》的时候就会揣摩曹雪芹为什么这么写,如果是我会怎么写,就是以一个作家的心思去揣摩另一个伟大作家的心思,企图去寻找他创作的状态。”
一场昆典版《红楼梦》改编下来,王旭烽说自己“像做了一场梦”,这话,如果对应着舞台上的风光旖旎,太虚幻境,金玉良缘……你会明白,这位曾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人,仍然拥有着她的文学梦。
本报驻京记者 陈若茜 张晓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