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令飞手捧父亲的遗像走出东礼堂。 白继开 摄
1935年,在上海,6岁的周海婴每天早晨出门上学时,都是从楼梯慢慢走下来,手里还提着自己的鞋,他怕吵醒迟睡晚起的父亲鲁迅先生。懂事的他悄悄溜进鲁迅先生的房间,取出一支烟插入烟嘴,然后再出门。今年4月7日清晨,这个会偷偷给鲁迅插烟的人因病去世,享年81岁。
今天上午11时,周海婴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无线电爱好者
送别老“火腿”
今天上午,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门口人山人海,前来送别的人排成三列,仍然排了约30米的长队。
上午11时30分,来自日本的佐藤先生也赶到现场,他的父亲是原内山书店的工作人员,这次也特意赶来送别周海婴先生,继续两代人的感情。
今天现场来了不少老无线电爱好者,都是80多岁的人了,周海婴在世时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业内都叫“火腿”。中国电子协会原副秘书长宁云鹤说,周海婴从小就喜欢无线电,上世纪90年代退休后,当时国内业余无线电活动还未开放,周海婴就四处奔走呼吁。在周老等许多人的努力下,业余无线电活动获准开放,周海婴也成为首批注册的22名老“火腿”之一,呼号为BA1CY。
一大早就赶来的无线电爱好者张家齐说,每天早晨8时左右,他们就能在14.180兆赫这个固定频率上听到周海婴的声音。刚开始,他们通过这个频率相约一起聚会,地点经常选在北京鲁迅博物馆。慢慢年龄都大了,每天他们都坚持在这个频率上聊天,“我们笑称大家在空中天天见”。
如今,再也听不到周海婴的声音了,大家都很难过。按照惯例,一个无线电呼号停止使用5年后,将被重新分配给他人。周老作为“火腿”名人,他的呼号BA1CY将被永久保存,以作为对他的纪念。
除了无线电,周海婴还很喜欢摄影,他拍过2万多张照片,记录下的茅盾、巴金、萧军、季羡林等人图像都已是珍贵史料。
不做“空头的文学家”
当然,无论愿意或是不愿意,周海婴最出名的身份还是“鲁迅的儿子”。鲁迅先生在临终前说过:“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北京鲁迅博物馆前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在现场告诉记者,周海婴完全做到了这一点。周海婴学的是无线电,跟文学不搭界,就是靠自己的努力穿衣吃饭,既没给鲁迅丢脸,也没硬要去沾鲁迅的光。
孙郁还说:“周海婴平时写文章不多,但他研究鲁迅是从儿子与父亲感情这一角度,也很有价值。”周海婴退休后,出版了《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通过这本书给大家展示“一个孩子和家庭眼中的鲁迅”。
反对鲁迅形象商业化
孙郁还说,周海婴平时与人相处耿直、率真,同时他也很敢说,不怕得罪人。无线电爱好者张家齐也说,“有时候他直接跟我们说,别占着无线电的号不工作。”
周海婴也很注意对鲁迅先生著作权、肖像权的保护。早在1986年,周海婴就因为日文版《鲁迅全集》的稿酬问题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打过官司,当时不少人认为“周海婴真给鲁迅先生丢脸,居然为了钱对簿公堂”。而在今天,更多人都已明白,维护正当权利是无可厚非的。周海婴生前也多次对街头出现的“祥林嫂洗脚房”、“阿Q服装”等商铺感到心痛。“他很反对鲁迅先生笔下的形象商业化。”
周海婴家人透露,老人生前最后的愿望——出版首部1500万字36卷的《鲁迅大全集》有望在今年启动。
本报记者 许前程 景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