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想大学老建筑的文化余韵
南门那些老建筑,北大想拆不是一年两年了。2007年,北大就曾动过心思,结果引起舆论一片哗然,然而,不管校内外釜沸的质疑之声,27号楼,还是被拆除了。时隔4年,京城房价、地价暴涨数倍,这一次推土机又来到了16号至18号筒子楼前。此前,这些筒子楼曾是学生宿舍,距今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
如果说北大西门给人以历史感,东门体现了排场感,那么,南门则存在着一种生活感。说实话,北大南门一带烟火气颇重。当然,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学不是一所好学校,然而,如果一个大学里有太多的烟火气、铜臭气、脂粉气,恐怕也不是一个一流大学。南门有那么几栋老筒子楼的存在,倒是在一片复杂的气场中,起到了中和调理的作用。
这些建筑按照所谓的标准,或许称不上是著名建筑,当然也不在依法保护之列。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这些建筑也都是有历史的。它们见证了将近60年的风雨和一代又一代北大学子的青春。所以说,这些建筑并不只是简单的土木砖石,这些筒子楼里有故事、有情感、有文化、有历史。如果,这些筒子楼不是什么危楼,那么,它们理应继续存在下去。而负责任的管理者,也理应珍视这些建筑,不让它们变成危楼,更不会拆除。
现在,随着时间的自然延伸,很多民国时期、建国初期的建筑,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都在不断地积淀、增值,它们的建筑形式还是体现了一定的时代风格,因而,也都具备了建筑学价值,依法保护它们当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如北大南门的这几栋筒子楼,由著名建筑学家陶宗震参与设计,后被称为上世纪50年代初“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古典建筑形式的一种现代演绎。
以上皆是这些筒子楼的人文价值所在。北大的行政部门至少绝大多数也是北大毕业的学生吧,因此,他们不会不明白这些筒子楼的价值。即便原本不知道,通过4年前的那次争论,也应该多少知道点的———这也是2007年这些筒子楼能够幸存下来的重要原因。如今推土机又重现北大南门,难道,北大人真的那么健忘,办公环境真的拉不开栓了吗?
现在,在北京以及在全国很多城市,一些老宅子、老建筑都已经被拆掉了。当舆论进行质疑的时候,有关方面总会说,这些建筑不属于文物建筑,不在保护之列。那意思就是,不被依法保护的建筑,都可以拆除,北大在4年前便也是这么说的。其实问题的关键,不一定是文物的保护,倒是这些建筑本身所承载的文化余韵,更值得关注。作为老北大气质的组成部分之一,南门建筑群承载的,并不只是记忆而已。
一些地方政府要做薛蟠,焚琴烹鹤,倒是毫不稀奇。北大是百年学府,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有文化,并且以传承和传播文明为己任,不是那些眼里只有GDP的地方政府。在这个事件中,北大应该知道筒子楼群的价值,却要毁灭之。“明知故毁”,将置斯文于何地?
国外很多名校无不以其悠久的校舍为荣,因为,这些建筑本身就是名校从实体存在到其精神存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北大这些年来颇有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焦虑,有焦虑不是坏事,只要在正确的方向上每日拱卒,自然会离目标越来越近。而靠拆筒子楼拆不出一个世界一流大学,反倒有日退千里之虞。
□于德清(北京 编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