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时间间隔
斯蒂芬·威尔夏绘制的英国大笨钟。(资料图片)
记忆是怎么回事?
人类的大脑,是我们至今仍无法理解的区域。从结构上来看,生命进化近40亿年产生的智慧大脑,其实不比其他生物先进很多。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用一个大乌贼来研究神经传导模式,因为人类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和大乌贼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还可以用线虫来研究多巴胺的代谢和传递,虽然它整个身体只有302个神经元,但是却和最智慧最复杂的人类大脑拥有相似的工作模式。
那么到底是什么引起了我们记忆的自动擦除呢?难道真的有一个“橡皮擦”在我们的大脑里么?
简单来说,记忆是一个把当下的信息长期储存的过程,需要把接受到的新的信息转化为长期记忆。人类的大脑有两种长期记忆存储模式,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当你被问及某一首歌,或某一个电话号码时,你可以回忆起来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有意识的记忆叫陈述性记忆。
相反,非陈述性记忆很多时候不是由清醒的意识,而是潜意识控制的,很难用细节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你怎么样骑一辆自行车,怎么样用乒乓球拍打出一记漂亮的外旋球。当然你可以把这些过程肢解为各个技术细节然后传授给别人,但是当你自己在调用这些记忆的时候,你并不需要经过意识层面的处理,而且这些记忆一旦形成,就很难再会忘记。
非陈述性记忆可以帮你记下一些场景,比如你第一天入学的场面,或者一些词汇,比如厚厚的一本GRE单词,而陈述性记忆记录的是诸如技巧、某些事物的联系、一些条件反射、处理问题的能力等这一类抽象的东西。
神奇的海马区
这两种记忆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的海马区。海马区的形状像两个大写的C字,口对口相扣起来。海马区存在大量的神经细胞,它们之间形成了很强的神经接触,充当信息转换站的功能。当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接收到各种感官或知觉讯息时,它们会把讯息传递给海马区。假如海马区接受刺激,神经元就会开始形成持久的网络,但如果没有这种强有力的刺激,脑部接收到的经验就自动消逝无踪。
在与本文同名的韩剧中,“她总是忘了自己回家的路”,“她会经常把在便利店里买到的东西和钱包丢在店里”,“她为我准备的中饭只是两碗米饭”,哲洙知道秀贞得了病,但还是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她。秀真最终完全地失去了记忆,每天醒来,她都不认识身边的这个男人,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陌生人……纯美的电影情节是假,病症却是真。经典的阿尔兹海默病例中,被擦除的记忆往往最先出现在海马区。病人的大脑中会出现一种斑状沉淀物和一种神经元纤维缠结。由于一种淀粉酶的粘蛋白物质病变,沉积于脑组织,于是会无修止地破坏脑神经细胞元,导致脑组织的萎缩。于是海马区不再强劲的工作了,新的记忆也很难再形成。
如果你仅仅因为自己的海马区还在持续的工作而暗自庆幸,那么你高兴早了。虽然正常人的海马区没有因为病变产生的损伤,但是长期记忆的形成还是需要反复不断地刺激才能完成。从大脑接受信息,形成瞬间记忆(几分之一秒),到形成工作记忆(几分钟),到最后形成长期记忆(通常几天到几年),这中间的过程要经过几千几万次的神经元刺激。否则,最后你也只能是遗憾的说:“对不起,我又忘了。”
如果记忆永不消除……
一直以来我对“找不同”这个游戏乐此不疲,就是两张照片摆在一起找出差别。其实玩的多了以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个游戏不需要经过大脑,只需要一种能力:表象记忆。就是说,你可以像照相机一样,把看到的图景或照片上的所有信息准确的存储起来。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在很短时间、可能10秒中内,记住大部分图像信息,但长时间的记忆,也就是说真正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仅仅占人群中的1/10还不到。通常,这类人会记住大量的细节信息,比如这棵树上有多少片叶子,这个人穿了几件衣服是什么颜色、什么牌子、什么款式,或者一辆自行车行驶过的完全精准的路线。类似的人物情节出现在电影《雨人》里。达斯丁霍夫曼扮演的哥哥可以毫不费力地记住散落在地上的大把牙签的数字,或是赌桌上所有牌的点数和花色。非常可惜,我就不是那1/10人中的一个。
表象记忆经常被发现在孩子中。我们让这些孩子看一副图片30秒钟,然后把图片撤掉。他们在短时间内可以完美地记忆这张图片,甚至能以一张白纸作为背景“看”到整张图片完整地浮现出来。但随着年纪的长大,他们也渐渐失去这种能力。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这种神奇的记忆,那能让我们像拥有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一样,省去多少个挑灯奋战的夜晚。但是研究者认为,照相式记忆只是大脑异常的处理和储存信息的结果。注意,是异常!
据研究者报道,这样的异常大脑活动是由于某些部位的大脑皮层超常活跃造成的,但是相应的,有过度兴奋的细胞,就会有活动受到抑制的细胞。自闭症的患者就经常会拥有这种照相式记忆。他们孤独,少语,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他们却拥有惊人的记忆。自然界就是这么自我矛盾而又不乏自我讽刺精神。
超常的记忆也造成很多困扰。拥有超常记忆的人,会从外界吸收太多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之间互无联系。大脑因为需要处理大量无规律的繁杂的信息,根本没有足够内存去分析、理解。而这些记忆一旦形成,又很难抹去,长久以来积攒起来的记忆不断地出现,会让人很容易烦躁和厌世。人类大脑的进化目标并不是要处理这么多信息的,所以合理地使用有限的储存空间,才是大自然告诉我们这些智慧的人类要去追求的目标。
忘记到底有多快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受试者们被要求记忆一个三个字母的无意义词组序列,然后分别在3、6、9、12、15和18秒之后,让受试者回忆。当时间间隔为6秒时,只能回忆出一半;当时间间隔为12秒时,只能回忆出不到15%;18秒时,受试者几乎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有心理学家认为:我们从来不会遗忘任何信息,只是不再能提取而已。线索是寻找记忆的重要因素。比如,或许刚涂了油漆的味道就会让某些人回想起少年时雨中泛舟的情景。相反的,一些经历也可能影响特定记忆的提取。比如儿时的行为曾让父母大发脾气,成年后却只能记得父母的暴跳如雷,却记不起自己究竟做了什么。如果我们不经常提取那些记忆信息,它们就会慢慢消退。对记忆的检索和复述,是有助于记忆信息的存储的。陈筱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