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党史研究: 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在中原战场(图)

2011年04月13日 13:58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邓小平

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

  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及政治委员)陈毅

  “自古逐鹿在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从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开始,中共中央就高度重视中原地区的革命斗争。1947年5月,中共中央设立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原局,主持挺进中原。1948年5月,中央决定扩大中原局,5月至11月,邓小平、刘伯承、陈毅(6月14日到宝丰)等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总部驻扎在河南省宝丰地区,指挥中原战事。在此期间,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圆满完成了中央赋予的各项任务。

   

  中共中央设立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原局,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需要。1947年5月,刘邓野战军挺进中原前夕,中央决定设立中原局,由邓小平任书记。这一次设立中原局,同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紧密联系在一起。刘邓野战军向中原进军前夕,国民党军正在对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在陕北战场上,胡宗南部队的几十万人妄图把中共中央首脑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一举消灭。毛泽东特从陕北电告刘邓:“陕北甚为困难。”在山东解放区,人民解放军也暂时处于困难的境地。从当时的军事形势看,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像一个哑铃,西边是陕北解放区,东边是山东解放区,两边犹如哑铃两端的两个轮子,黄河等于是哑铃中间的那个横杠。蒋介石的重点进攻集中在哑铃的东西两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则是从哑铃的中间实行中央突破,好比从哑铃中间砍上一刀,将其斩断。

  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原局完成了中央赋予的挺进中原的战略任务。鄂豫皖地区是红四方面军诞生的地方,红四方面军长征后,有红五军坚持斗争;红二十五军长征后,有红二十八军坚持斗争;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有李先念指挥的新四军第5师坚持斗争;后来,有中原军区及所属部队坚持斗争。所以,中央原先估计刘邓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地区后,很快就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可是,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千里跃进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地区后,困难比想象的要多得多,国民党政府迅速调集重兵进行围攻,形势极为严峻。在中原局的领导下,刘邓野战军迅即实施战略展开。经过艰苦斗争,到1947年11月下旬,共歼敌3万余人,广泛发动群众,建立了33个县的人民民主政权,终于站稳了脚跟。

  为了彻底解放中原地区,中央决定调集重兵,在中原地区打大规模的歼灭战。1948年2月初,根据人民解放战争发展的需要,毛泽东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致电刘伯承、邓小平,指示刘邓野战军指挥所从大别山移至淮河、陇海、沙河、伏牛山之间,指挥刘邓野战军3个纵队,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4个纵队,陈赓、谢富治一个半纵队,共8个半纵队,在“淮河、汉水、陇海、津浦之间集中,机动打中等的及大的歼灭战”。毛泽东指出,这样部署,可将敌主力吸引至淮河、汉水以北,利于粟裕部机动,利于大别山、江汉等地放手发展,还因为北面有巩固的后方可为依托,利于打歼灭战。在中原局的统一指挥下,中原战局进展顺利,实现了毛泽东的战略构想。

  

  随着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决定扩大中原局。1948年5月9日,中央任命邓小平为中原局第一书记,陈毅任第二书记,邓子恢任第三书记;并决定成立中原军区,刘邓野战军及陈谢部改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中原军区司令员和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任中原军区政治委员和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陈毅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任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同时,陈毅仍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局和中原军区下辖豫西、鄂豫、豫皖苏、桐柏等7个区党委和二级军区。

  扩大了的中原局作为中央派出机构,领导中原地区的一切政治、军事、经济、党务事宜,指挥中原战场上的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协同作战。毛泽东曾指出,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相加之和,不是产生一倍的力量,而是要产生三倍、四倍、五倍、十倍,甚至更多更大的力量。邓小平、刘伯承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总部进入豫西地区后,整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邓小平于1948年5月9日向毛泽东报告:“整个中原有四千五百万人口,现为我控制者约两千万,计有豫陕鄂七百万(有政权有工作者五百万),豫皖苏九百万(能征收的人口),但仍是敌来我往的拉锯局面,江汉三百万,桐柏二百万,其余一半人口的区域,极大部分有我游击部队和政权活动。大别山斗争仍极艰苦,但是我们确实已站住了脚,敌人把我们打不出来了。”“今年麦子普遍好。夏征工作做好,就可以争取财粮供应的主动地位。豫陕鄂已确定征足一百万石至一百二十万石(十四斤斗),如果完成了此数,加上商业税收(主要是烟叶税)及银行透支(不超过发行额四分之一),即可使该区十二万人(包括党政军)全部自给,并可供给其他野战军三万人至五万人。”

  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在中原战场部署和指挥一系列著名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中原防御体系。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总部驻宝丰整整半年,把这里当成指挥中原人民解放战争的“总指挥部”。从1948年春天开始,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协同作战,相继取得洛阳战役、宛西(南阳市古代称为宛城)战役、宛东战役、豫东战役、襄樊战役等胜利,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7万余人,地方团队10万余人,攻克了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许多中心城市,包括坚固设防的洛阳、开封、襄阳等重要城市,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中原防御体系,解放了中原地区大片土地。开封当时是河南省省会,开封战役,第一次占领了中国心脏地区的一个省会。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在宝丰还部署了郑州战役。郑州是陇海铁路、京广铁路交汇的地方,是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总后勤基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军需物资极为丰厚。中原野战军通过郑州战役,把国民党军在郑州的整个后勤基地完整缴获过来,使中原野战军的装备大为改观。

  中原局在宝丰创办了中原大学(现已发展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院校),广泛吸纳知识分子,为中原解放区培养了大批干部。在中原战场上,人民解放军为完善政权机构,急需大批干部。为此,中原局决定创办中原大学,培养地方干部,并任命陈毅任中原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中原大学吸纳了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开课教学,而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总部负责人也经常到中原大学讲课。陈毅曾向中原大学师生们分析国际形势,阐述各国革命力量逐步发展强大的情况。有一次,陈毅讲话后,有人提问:“将来中原大学毕了业能当县长不能?”陈毅说:“唉呀!你这个同志口气太小了,司令员都可以干嘛!你只要能干,现在我就委任你当开封县长,你马上去上任吧!”接着,陈毅又说:“我们的县长可不是容易当的,都是匹马单枪打出来的。需要你自己去开辟!”中原局在宝丰建立中原大学,反映出我们党要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意识。

  邓小平起草了著名的“六六指示”,中原局坚持反“左”、纠“左”,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总部针对地方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拟定了一系列文件,有的上报中央,有的下发各级党委,总结经验教训,做出战略部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间,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的一系列讲话,中原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有一个突出特点:反对“左”倾错误、纠正“左”倾错误,让党的政策沿着正轨前进。1948年6月6日,为了全面总结挺进中原以来的经验教训,提高广大干部的政策水平,邓小平为中原局起草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即“六六指示”)。他从12个方面分析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工作中犯急性病的严重教训,尤其对大别山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提出了尖锐批评。明确提出:“全区应立即停止分土地,停止打土豪分浮财,停止乱没收,禁止一切破坏,禁止乱打人、乱捉人、乱杀人等等现象”。同时,邓小平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12条方针和策略步骤。“六六指示”上报中央后,毛泽东十分重视,致信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指出:“中原局指示可以发给中原以外各中央局、分局、前委……有了中原局这个文件,中央就不需要再发这类文件了。”6月2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复电,完全同意中原局的“六六指示”。随后,中央将中原局的“六六指示”转发给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和各大野战军的前委,要求照此办理。

  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在中原战场期间,奠定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江南的重要基础。中共中央建立扩大的中原局、中原军区,具有长远的战略考虑,是统一领导长江以北党政军民的需要,也是谋划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进军江南的需要。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和中原局驻宝丰时,就已经开始为决战中原做准备,为部署淮海战役作准备,为渡江战役作准备,为解放江南作准备。尔后,邓小平、刘伯承、陈毅从宝丰出发往东,指挥郑州战役;再往东,指挥淮海战役。淮海战役胜利后,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总部进驻商丘,中原局举行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渡江战役。会后,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淮海战役总前委改名为渡江战役总前委。“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随着渡江战役的发起,人民军队解放南京,进军江南,摧枯拉朽,一往无前。

  薛庆超(作者单位:中央党史研究室)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