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国博展览《复兴之路》:让历史昭告未来(2)

2011年04月13日 15:44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经典美术作品凸显历史真实

  “妈妈,那个小孩儿为什么坐在筐里?”

  “因为那时中国人受外国人欺负,那个孩子已经没有家了,只能让父母用筐挑着一起走!”

  这是《复兴之路》展厅里,绕着一组雕塑《苦难的中国人民》观看的一对母子的对话。母亲的一个“走”字,道出了创作者赋予这组雕塑的核心意象。

  谈及自己的这部创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象群介绍说:“这个作品就是想让大家感觉到他们一直在走,我们想用这种行走,体现当时中国人那种流离失所、漂泊不定,那种找不到前途、失望迷茫、没有理想的状态。”

  在这组表现20世纪初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封建势力压榨下的屈辱和苦难的雕塑中,李象群以写实与写意结合的洗练手法,塑造了在苦难中踽踽前行的乞讨者群像:有肩挑全部家当踟蹰求生的男子,有难掩丧子之痛绝望的哺乳妇女,有一路张望随行的瘦弱男孩……神态的迷茫,躯体的疲惫,将孤苦、凄怆、无助展现得淋漓尽致,传递出生命与时代的悲哀,给人强烈的悲剧性痛感与震撼。

  曹欣欣介绍说,大量采用美术作品是《复兴之路》复展的一大特色。整个陈列采用了36件美术作品,包括专门为展览新创作的油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旅顺大屠杀》《启航——中共一大》等,以及雕塑《古代文明》《今日辉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苦难的中国人民》《血肉长城》《祖国颂》等美术作品15件;油画《虎门销烟》《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南昌起义》《开国大典》《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兼容并包》以及雕塑《运筹帷幄》《艰苦岁月》等馆藏经典美术作品21件。

  “在国内历史类展览中,还没有哪一个展览运用了如此多的经典美术作品来表现。”曹欣欣告诉记者,基本陈列在恰当的位置、恰当地使用了非常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目的就是为了烘托营造气氛、增强展览主题的表现力、挖掘文物内涵,也为弥补部分内容的空白,更是为了艺术再现历史的整体需要,使艺术和历史得到完美的结合。她举例说,表现鸦片战争列强入侵那段历史内容,文物相应有一定欠缺,项目组便请国内知名艺术家,以主题绘画的形式,创作出了油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充实了内容也加强了表现力。曹欣欣透露,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项目组一直在与国内许多知名艺术家进行深度沟通,让艺术家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展览的创作意图,更好地表达主题。

  谈及与国博的沟通,为展览创作油画《旅顺大屠杀》的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李武回忆说:“在我创作这个作品的过程中,国博馆长吕章申两次从北京赶到我们学院指导把关,最终才定稿。”曹欣欣由衷地感叹道:“这些花费了很多心血的艺术作品,应该说个个都是精品。”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新突破是比以前更加关注博物馆的特性以及展览的艺术性,所以,在增加文物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他们都是对具体文物和历史图片的重要补充。”陈履生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