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谁来规范艺术品鉴定? “鉴定证书”大多不可信

2011年04月15日 08:4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文物”交易市场

  文物艺术品收藏,在当今社会日益成为热潮。对于广大收藏爱好者而言,文物艺术品的真伪谁说了算?一些拍卖公司、艺术品鉴定公司的鉴定专家出具的鉴定证书能否证明艺术品的真伪?如何规范艺术品鉴定行业?

  在今年的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上,曝光了一些拍卖公司、艺术品鉴定公司,为了赚取高额鉴定费,把低廉的现代工艺品“鉴定”成是有巨大收藏价值的文物。节目播出之后,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的“鉴定家”被相关机构除名。

  “鉴定证书”大多不可信

  “目前很多拍卖公司和大多数艺术品鉴定公司,是没有鉴定资质的,具有文物艺术品拍卖资质的拍卖公司也没有开展对外的经营性鉴定业务”。中拍协理论宣传部副主任欧阳树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的文物鉴定主要分为国家鉴定和民间鉴定两大类。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只有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等国家相关机构的专家,只为文物系统内部、司法、海关等机构进行鉴定才具有文物艺术品鉴定资格,但这些机构的专家是不对民间艺术品做鉴定的。”因此,民间的鉴定行为更多的是民间自发的行为,在鉴定人及鉴定机构资格方面缺乏法律的规范。

  记者日前在北京琉璃厂一条街走访时发现,“艺术品鉴定”机构随处可见,一幅假画拿到某“权威”鉴定机构买个“鉴定证书”,身价可翻10倍。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的二楼,很多艺术品门店都声称可以开具“鉴定证书”。

  “所谓文物鉴定专家的兴起,可谓与古玩收藏行业的火爆相生相伴,各种名目的鉴定中心挂牌而出。从事多年文物相关工作,或经常混迹于古玩市场和经营古玩生意的人士见多识广,自然成为艺术品鉴定行业的中坚、艺术品鉴定市场的宠儿。”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院高润祥告诉记者。

  “真正懂行的人购买文物艺术品从不看鉴定证书。”文艺理论学者徐文景博士告诉记者,“但现在收藏爱好者真正懂行的人不多,盲目相信一些所谓名家出具的鉴定证书,这是造成艺术品鉴定证书泛滥的原因。”

  “鉴定证书”危害艺术品市场

  “一些专业机构的所谓专家到处在文物上题鉴定意见,这些鉴定大多数是假的,只为了收取鉴定费。这些人极大地伤害了专业机构的公信力。”三堂书画院院长唐校笙告诉记者,“我就吃亏上当买过一些有鉴定证书的文物艺术品,后来发现全是假的。”

  “这种随意出具的鉴定证书造成现在艺术品市场上买家和卖家互不信任。”徐文景博士说,“一些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真画不敢随意拿到市场上交易,因为假画太多;想买真画的人不敢到市场上去买,因为假证书太多。这也是阻碍中国艺术品很难被海外收藏市场认可的一个原因。”

  欧阳树英认为,文物的真伪是客观的,而鉴定是主观的,因此鉴定失误是难免的,谁都有看走眼的时候。一个专家学者对文物鉴定的结果取决于三种情况:水平、经验和道德。如果是道德有瑕疵,只是为了钱而做出的鉴定,其结果肯定是不可信的。

  今年1月9日,没有拍卖资质的安徽汇德文化公司在上海举行艺术品拍卖会,现场的“买家”几乎都是卖家,真正的买家少之又少,这家公司甚至雇来举牌的“枪手”混迹拍卖场。后来的调查结果显示,安徽汇德通过提供虚假鉴定等手段,以委托拍卖为名,引诱藏友签订委托合同,骗取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藏者达116位,涉及拍卖品超千件。

  风险如何规避?

  中国书协理事梁永琳说:“面对盛世兴起的收藏热,在判定真假问题上要更加冷静,造假现象将会长期存在,因为存在三种反差短时间无法消除:强大的市场需求与精品的匮乏形成的强烈反差,给造假者提供了用武之地;造假的成本之低与高额回报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让造假者敢于铤而走险;权威的鉴定机构人员有限与庞大的鉴定需求也存在的强烈反差。奇怪的是,我们的社会对文物与书画的造假普遍比较宽容。而书画大师启功对造假者的宽容,也传为美谈,造假有时甚至成了风雅的事儿。而造假或许造成收藏者血本无归,则无人顾及。”

  上世纪20年代后期,张大千的假画比他的真画更有名气。他的真画当时还并未出类拔萃,在画坛上算是个“无名小卒”,但他在仿名家画作时,却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上自魏晋南北朝,下至明清,各朝各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的画作,百无禁忌的张大千都拿来仿之。

  张大千的仿作,骗倒了许多行家。张大千的仿画当然不止这些,至今在国内和海外不少文物收藏机构中,都还收藏有张大千的仿画。张大千仿作中最著名的是他仿石涛的画,其神韵、表现手法、构图特点,惟妙惟肖,与真迹差别不大,让当时上海、北平等地一些名家相继栽了跟头。

  因此,梁永琳认为:“有没有收藏价值,不单纯靠分真假那么简单。有时候,假的也有一定的价值。如张大千造假画以显示自己技巧的高超,这些假画如今也有一定价值。而有些真的反而没有多大价值。如许多在文物史上、书画史上没有影响力的作品,即使创作者实有其人,即使做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最终也是一钱不值。目前迫切需要提高全社会的风险意识,不懂就不要涉足。公众自身的鉴赏力亟待提高。收藏者有一双慧眼,才能规避风险。”

  如何规范“鉴定市场”?

  唐校笙先生认为,在艺术品鉴定领域里没有立法,或者说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对责任人的监督机制和严肃的处罚条例。例如:时下有的大名鼎鼎的拍卖行,知假拍假,拍卖假画、陶瓷等问题,一旦形成事实应当撤销鉴定人的资格资质,对所在拍卖行课以重罚,从经济利益上给以强有力的制裁。否则,文物艺术品市场将继续混乱下去。

  对于如何规范艺术品鉴定行业,高润祥告诉记者:“国家要出台法律性文件;鉴定专家,签了字,盖了章,收了钱,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其次,要建立健全文物艺术品经纪人制度,规范相关行为。”

  目前艺术市场领域更多的是民间鉴定行为。这些鉴定行为主要是通过市场来实现优选和淘汰,缺乏相应的文物鉴定的法律法规。如鉴定的性质与效力、鉴定的监督管理体制、鉴定的法律责任、鉴定的程序、鉴定人及鉴定机构资格、鉴定人的权利和义务、鉴定回避等也缺乏法律的规范。

  在艺术品市场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和市场都亟需具有权威地位的“第三方”艺术品鉴定体系的出现。有法律界人士建议,建立鉴定体系应涵盖国家科研机构、文化艺术机构、高等院校等团体及艺术品领域专家、德高望重的业界泰斗和艺术品市场收藏专家、科学检测的专业人士及评论家,依靠他们的专业智慧,结合先进的科学检测技术,引入司法公证与法律资讯服务,联合组成科学规范的艺术品鉴定体系。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