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沈阳鼓楼遗址挖掘内情:能否保留尚无明确答案

2011年04月18日 09:31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沈阳鼓楼遗址挖掘内情:能否保留尚无明确答案
中间的石铺路面依旧整齐,看到它,似乎仍能听到先人的脚步声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考古部门首次公布鼓楼遗址挖掘内情——

  遗址保存完好 还有路面呢

  遗址呈正方形,边长约18.5米,遗址基础部分基本完整,1.4米高、外圈由三行条石构成的底座是遗址中最突出的建筑,石铺地面和散水也有部分保留下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现场考古挖掘工作的专家称,鼓楼遗址能保留下来这么多,大大出乎他们之前的预料。昨天,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公开介绍沈阳鼓楼遗址挖掘情况,不过对于广大市民比较关心的鼓楼遗址是否能够保留下来,怎么保留下来等问题,暂时还没有明确说法。

  这就是鼓楼

  据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挖掘鼓楼遗址的专家介绍,鼓楼遗址的挖掘工作从3月24日开始,鼓楼遗址的考古挖掘工作至今已经接近尾声,考古搜集到的数据,与史料上的数据相互印证,证实这确实就是鼓楼遗址。

  鼓楼为砖石建筑,基础部分保存的比较完整,同时还保存有部分底座和铺石路面。底座为遗址中比较突出的建筑,分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部分,其中东南、西南两部分保存较多。据介绍,日前本报刊登出的遗址照片中的三行条石构成的建筑物,即为位于东南角的底座。从现场情况看,石铺路面依旧十分整齐,底座的条石接缝处仍然密实,不愧皇家工程。

  除了探清鼓楼遗址的布局、构造等情况外,考古部门还在现场发现了部分民国时代的筒瓦、板瓦和青花瓷片。

  18.5米见方

  此次考古挖掘深度约为1.9米,遗址中最高的底座约1.4米高,也就是说,遗址顶端距离现代地面不过0.5米。已经勘察清楚的鼓楼遗址为约18.5米见方的正方形,方向为正方向,不过稍稍偏东约3~5°。

  四个底座也呈正方形,边长约为6.3米,现存高度距离铺石地面1.4米。从外到内共分三层结构,最外层是宽约0.4米的条石,第二层是约1米厚的青砖,最里层是夯土。不过,考古专家称夯土没有想象的那么密实。

  基础位于底座之下,与底座上下连成一体,不过基础的边长为6.5米,每边要比底座宽约10厘米左右。基础一共有多深,因为只挖掘到了1.9米,考古人员暂时还无法确定,不过根据现在已经露出的两行条石,考古专家分析认为基础和底座应为同样结构。

  在基础之上、底座之旁,还建有约0.7米宽的散水。(散水,是房屋等建筑物周围用砖石或混凝土铺成的保护层,宽度多在一米上下,作用是使雨水淌远一点然后渗入地下,以保护地基。)

  在四底座中间,是十字孔门,宽约4.3米,孔门的石铺路面距离现代地面深约1.9米。

  专家据此称,鼓楼遗址底座边长约为17米,再计算两侧的散水,边长约为18.5米。

  鼓楼碑已不知去向

  “我们在挖掘之初,没有想到鼓楼还能保留下来这么多基础的东西,可以说很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实际上也很费解,为什么底座会保留下来这么多的部分,毕竟当年是拆除的。这可以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讨论。”

  专家们初步分析,有可能拆除时,保存下来的底座顶端与当时的路面持平,因为拆除不是很方便,就此为鼓楼留下了一点余脉。

  “当年拆除鼓楼,当时的政府也是将工程承包给了一家公司,鼓楼拆除后的条石、青砖都没有留在现场,而是用在小北门的维修中了。”

  “当时,钟楼碑、鼓楼碑和盛京定更钟,以及作为资料保存下来的非常少量的脊瓦等材料被送进沈阳故宫保存下来。目前,盛京定更钟还在故宫保存,钟楼碑在辽宁省博物馆。鼓楼碑在哪里?现在没有明确记载说在哪里!历史文物就是这样,只存在一次,拆除了,就永远回不来了。”

  遗址中的“新”发现

  鼓楼中其实还有一些“新”发现,这些“新”发现古人没见过,不过你我这样的现代人却早已司空见惯。

  据记者了解,目前考古部门无法将整个遗址现场还原出来,其主要原因就是现场铺设的多条管线影响了考古挖掘工作。“有上水、下水、电缆、通讯等等设施,就在遗址之下穿过。”有参加过现场挖掘工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

  据称,考古挖掘工作在进行到1.9米深之后,已经无法再继续下去了,因为再向下挖,就不断有污水倒灌。

  遗址有大意义

  鼓楼遗址出土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之大,已经无需赘言。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呈送给上级部门的报告中,对鼓楼遗址的评价颇高:“盛京鼓楼遗址是沈阳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清代建筑中的杰出代表,是清代盛京城的重要物证,对于保护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鼓楼还是一处不可再生的城市文化景观,对于研究沈阳城市历史和清代盛京城的设计理念,客观上促进中街地区商业和文化的发展繁荣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

  能否保留还是未知数

  目前,关于鼓楼遗址能否保留,如何保留,以及钟楼遗址何时进行挖掘等相关问题,有关部门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而遗址正处于交通要道,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遗址保存下来的难度。

  一位考古界专家告诉记者说:“什么叫文物保护?如果把遗址迁到棋盘山里,那还叫文物保护吗?有难度,才能体现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保护历史遗址,让所有市民都能享受,这是文物保护的一个方向。国内、国外都有很多保护文物的好办法好措施,在国外就有这样的例子,在一个现代化的大商场里,就专门留个地方展示这个地方曾经是什么遗址,这个商场的文化内涵立刻就不一样了。在这方面,国内还缺少这个意识。”

  本报记者 高寒冰 摄影 孙海

  (感谢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助采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