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舒乙忆与父亲老舍的往事:生活在他身旁是轻松的

2011年04月18日 17:18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舒乙忆与父亲老舍的往事:生活在他身旁是轻松的
老舍先生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文\海南日报记者 胡续发 图\海南日报记者 张 杰

  四月的琼海,气候宜人。现代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之子,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先生来到万泉河畔,开展文化调研活动。调研间隙,舒乙先生接受了海南日报记者的专访。

  今年已七十六岁的舒乙,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老舍先生已经离世四十五年了,很遥远,但感觉仍像昨天一样。”在舒乙深情的回忆中,老舍先生丰满而鲜活的形象,呈现在记者眼前。

  老舍时代:巨人辈出

  老舍诞生在1899年,那是个诞生一大批历史巨人的年代。

  舒乙从中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些人的出现绝非偶然。”他认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发展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突然出现历史性飞跃,在各行业中造就很多历史巨人,其中有着一定的必然性。舒乙将中国古代文明传统看作纵坐标,世界古代文明传统看作横坐标。他说,19世纪末之前的人纵坐标极发达,横坐标极不发达,所以不会规模性地出现历史巨人;而今天,横坐标极发达,纵坐标极不发达,所以也不会出现大量的历史巨人。唯有1900年代,那个时候的人站在横纵坐标都很发达的交叉点上,既上私塾,唐诗宋词、四书五经,无所不通,又留洋会外语,拥有世界眼光,二者兼收并蓄,互取所长,生发出强大的能量来。

  老舍先生赶上读私塾的末班车,古文根基很好。后来在北京师范学校读了5年,成了那里的第一届毕业生。这个学校是清末民国初年办的,老师都是教授级人物,还受到西方思想的强烈影响,老舍在这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舒乙看过父亲的毕业成绩单,总分全校第五。于是,虚岁仅19岁的老舍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当校长。他一到任,就用新学的西方体制改造小学,由于成效卓著,两年后他被擢升为北京北郊劝学员。当时整个北京只有5名劝学员,管理着全城数百所私塾等社会办学校。年仅21岁的老舍便是其中一位,而且拿着140块大洋的月薪,而当时最低一级公务员的月薪只有6块大洋。“他出生穷苦,纯粹一个草根,表现却特别优秀,人很正直。因此在劝学员位置上时间不长,他就与地方上的守旧人物意见不合,因而愤然辞职。”

  1921年老舍到南开中学当语文老师,并补习英文,准备出国留学。3年后,他受聘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教师。这是个相对宽松的高校,春、夏、冬三季的假期加起来长达5个多月,因而老舍有了充裕的个人时间。1925年,他开始尝试写白话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4部长篇小说就是那个时候完成的,前3部作品连续3年刊登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上,在国内引起轰动。所以1930年,当老舍回到国内时,已然是位著名作家。

  老舍作品:立体丰满 浸透“京味”

  回国后,老舍被聘为齐鲁大学教授,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离开济南。舒乙把这段时期称作是老舍创作的黄金时期,每年暑假老舍都要写一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离婚》等佳作便产自此时。抗战后,老舍来到重庆,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负责人,团结左、中、右三派文人,一致对外。他主张文艺要贴近生活,将文艺由象牙塔推向大众。1946年老舍开始周游世界,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回到祖国。1951年,老舍创作了歌颂人民政府为普通市民办实事的话剧《龙须沟》。当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向《龙须沟》学习什么”的文章,号召全国作家向老舍学习。北京市政府的“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随后授予老舍。

  舒乙认为,老舍先生的作品有三大特点:首先是语言,老舍是北京人,他是最早一批写作白话小说的实践者,善于从群众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从现代口语中创造反映现代生活、表达现代人心理活动的现代白话。他的小说和散文,都琅琅上口,话剧的对白,更是传神到位;作品中许多人物的语言,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早在1930年代,就有人主张以他的作品作为“宣传纯正国语的教本”,他的文字一直是现代汉语教科书中经常引用的范例。

  其次,老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幽默、诙谐,在嬉笑怒骂中见到公平和正义。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中下层市民,能将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微妙心态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从他的作品里能看到一个立体丰满、浸透“京味”的世界来。

  再就是老舍的爱国救民、奋发图强的思想。他在外留学工作多年,亲眼所见西方列强,瞧不起当时的中国的嘴脸,作品里掩饰不住强烈的爱国思想。老舍跟舒乙说过:“我的作品里一句好话都没说过西方列强。”

  “老舍是个真正的文艺家,不会把作品的主题直截了当告诉你。他可以用故事和人物来感动你,让你自己去思考主题是什么。”舒乙先生说,字面都很好懂,但耐人寻味,你可能有很多种理解,这才是高级的艺术形式。日本一位著名的老舍研究者,研究老舍的短篇小说《微神》长达40年,“他有一次很自豪地说,这篇小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舒乙认为,当然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太一样,但耐人寻味是文学的真谛。

  生活在他身旁是轻松的

  到今年为止,16年间舒乙举办过15个画展。“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非常有意思的评价。他们觉得,这种画没见过,有点意思,有新意。”舒乙的中国画被当代油画大师詹建俊称为“现代文人的现代画”。

  后来人家问舒乙,你画画受谁的影响大。舒乙回答,“我受一笔都不会画的老舍的影响。”为什么呢,在美术方面,老舍是个大专家。他自己不会画画,但他是一个美术评论家,跟很多大美术家是亲密的朋友,他对美术有自己非常深刻的见解。

  “我在家里头偶然间听见他的说法,在文章里头偶然间看见他的主张,这些都潜移默化影响我。”舒乙记得父亲说过一句话:“评价一张美术作品的好坏的标准在哪里,不在技巧,而在它有没有表现一点新的意思。”这个观点犀利而特别。

  老舍先生有4个孩子,他从不管他们的学习。“他教育理念比较超前,不主张死读书,考100分,他主张发展自己的天性和爱好。”舒乙说,在他身旁生活是轻松的,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舒乙60岁开始画画,以前不学。其母是大画家,也看过大画家画画,包括齐白石等等,但是从不跟他们学。“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在纸上表现自己的感想和感情。”

  如今很多熟悉舒乙的人,都被他的勤劳打动。老伴说,这是受老舍先生的深刻影响所致。老舍说过,“或许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但是我非常勤劳”。这种勤劳影响身旁的人,包括亲人。老舍先生60多岁时,夜里头还在灯下写作,尽管那个时候他已经很有名了,身体又不好。当舒乙几个兄妹路过他的窗前时,“当时就有感想,几个人交换意见,说他真了不起。

  老舍充满童心,喜欢跟小孩子交朋友,给他们写点作品。但是对自己的孩子,不注重所谓的正规教育。看起来老舍不言教,但是他自己做得很正,很到位。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身教重于言教”。

  “我觉得,很偶然托生在他的身旁,潜移默化受他的影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舒乙用了这样的话来评价他与父亲的感情。

  舒乙和现代文学馆

  巴金先生晚年一直牵挂着一件事,那就是筹建中国现代文学新馆。他最后的10年,已经起不来身,可是仍然最关心此事。原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记得巴老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件事如果成了,比我写10本回忆录都要重要”。

  “我替他办好了这件事。”从1993年到2000年,大到设计规划,小到每一个细节,筹建中国现代文学新馆耗费了舒乙7年心血。

  曾有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如此评价中国现代文学馆,说它是全国3000个博物馆里头,最有个性的一个馆。“我想了很多点子,都是超常的、个性的。”舒乙说,在做建筑设计规划时,他设想在主展览厅和大厅之间设置一个长长的过厅,不开窗户,用来挂一幅大壁画。于是,舒乙请来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两位高足,租了一间厂房,给他们用作画画的场地。

  舒乙为壁画框定两类人物形象:一类是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中的受难者,一类是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中的反抗者。两位画家画了两年,期间没有休过假,才完成巨幅壁画。完工后,参观者进入主展厅,经过展厅时,阿Q、祥子、老栓等等一个个真人大小的写实油画,惟妙惟肖,让人顿感身处小说名著的语境中。“吴冠中来参观后很高兴,为自己的高足感到得意。”舒乙说,2007年,中国现代文学新馆里的这幅壁画,获得全国首届美术展览壁画金奖。

  中国现代文学新馆里有13尊现代著名作家的雕像,活灵活现,思想深刻,艺术造诣极深。起初设计时,舒乙认为,这些人应该雕刻成普通人,不能是神像,要让他们站到草地里,不站到高层建筑物上。为了艺术再现老舍、巴金、赵树理等现代作家的精气神,舒乙亲自上阵,给雕刻家们讲述这13人的性格特点和他们的代表作思想内涵。

  甚至,舒乙首先拿赵树理做“范例”,探讨用什么办法表现他的人物精神。他反复思索后,跟雕刻家说,先雕一个“不怎么好看”的赵树理来,长脸、细腰、驼背,后头拉一头驴,驴上坐一个特别漂亮的乡下姑娘,梳一个大辫子———《小二黑结婚》里的小芹。“这座雕刻,让很多人惊叹:太有内涵了,赵树理活灵活现。”舒乙哈哈大笑。

  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先生深情回忆与父亲老舍的往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