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人民币收藏:第一套牧马图与蒙古包图最稀缺(图)

2011年04月18日 17:29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张书裔与他收藏的纸币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文\海南日报记者 马春华 图\海南日报记者 王凯

  近日,河南汝州一位收藏爱好者向世人展示了两张稀少的第三套人民币1角纸币,因其主色和背面着色与常用的1角纸币不同,而被称为“枣红1角”和“背绿1角”,因发行时间短,存世量稀少,成为第三套人民币的“钞王”。一时间,人民币收藏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从最初面额超大、制作简单的第一套人民币,到防伪越来越精细的第五套人民币,人民币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科技的发展,更见证了新中国经济社会的进步。

  第一套人民币

  “牧马图”与“蒙古包图”最稀缺

  海南省钱币学会原秘书长、收藏家协会顾问张书裔,是热衷于货币尤其是人民币收藏的爱好者之一。1950年,15岁的张书裔来到(海南区)人民银行工作,他对第一套人民币在海南的发行情况知之甚详。

  “当时是以1100元人民币兑换一块大洋,流通面额最小的为50元面额人民币,50元以下的都没有在海南流通使用。”张书裔告诉记者,我国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1日发行,1955年5月10日全面停止流通。它产生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后,经中共中央批准,以各解放区印钞厂为基础,人民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发行到哪里,几乎每个解放区都根据自己特点印制过人民币,所以这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值、62种版别,其中最大面额为5万元,最小面额为1元。1950年,伴着解放海南的号角,第一套人民币也随着解放大军南下。

  第一套人民币虽印刷质量参差不齐,亦无水印,防伪效果较差,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它在人民币收藏中老大的地位。

  “根据收藏界统计,目前第一套人民币全套在全国不超过6套。”张书裔说,第一套人民币中,以牧马图为正面图案的1万元面额票和蒙古包图为正面图案的5千元面额票最为稀缺。“牧马图”和“蒙古包”由当时的内蒙古地区发行,由于历史原因,别的地方都没有流通到,因此非常稀少,所有的旧版人民币中,属这两种收藏价值最高。

  1955年3月1日,国家开始回收第一套人民币,全国设立了73000个回收点,限期回收兑换新币,并规定旧币过期作废,所以第一套人民币回收率达到98.1%,虽然有近2%留在民间,但能留到今天的少之又少。

  从那时起,张书裔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人民币,坚持数十年至今。

  海南独有的货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保证共产党部队正常供给,海南的解放区曾发行过共产党自己的货币,两个时期的货币都只在解放区流通,解放后,都按比例从百姓手中兑换回收。

  抗战时期,琼崖人民武装部队供给需要大量物品与交易用的货币,为了适应这个需求,1941年,当时的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开始发行面额1元的货币,只在解放区流通,上面有冯白驹将军的亲笔签名。1949年,为支持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供给,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发行了20万元新币,面额为5分、1角、5角,上面由政府盖章。1950年海南解放后,这两个时期的货币都由人民银行回收,1元等值为1块大洋,以1:10000元人民币(第一套)兑换回收。

  “虽然对解放区的老百姓来说,当时用这两种钱都极其危险,一旦被日本侵略者或者国民党政府发现你用这种钱,就会被定为共产党遭到杀害,但是解放区的老百姓都很支持和信任咱们的政府,愿意使用这两个时期独特的‘人民币’。”曾是军人的张书裔想起当年老百姓对人民政府的支持,言语中充满了感动。这两个时期发行的这两个币种,最终写入了张老参与编辑的《海南历史货币》中。

  只是,由于这两种货币发行量很小,加上回收较完全,现在民间存量非常稀少,也非常难以收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