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是清末广东72县陈氏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规模宏大,装饰华丽,集岭南建筑艺术之大成。20世纪初,德、日等国的建筑专著《世界建筑艺术》、《中国南方建筑》中,便盛赞其为中国南方建筑艺术的典范。步入陈家祠,我面前像是出现了一道极为丰盛的美的饕餮大餐,不知从哪里下箸。
这座占地1.5万平方米的祠堂,共分五座三进九堂六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最华美、保存最完好的传统建筑。当地人告诉我,陈家祠建筑以其巧夺天工的装饰艺术“七绝”著称,号称“百粤冠祠”。这“七绝”分别是:三雕(木雕、石雕、砖雕)、两塑(陶塑、灰塑)、一铸(铁铸)、一画(彩绘)。
陈氏书院中的木雕用料庞大优质,雕工精细考究,内容包罗万象,图案繁缛富丽。其中有十六扇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双面镂雕屏门最为著名,被誉为“民间艺人运用木头和钢刀雕就的历史故事长廊”。大门4扇屏门都有上中下3幅木雕画,上面2幅采用的是双面雕刻手法镂空而成,精美绝伦,而且能通风采光,适合广东潮湿的气候,下幅则是浮雕。内容分别是“踏雪寻梅”、“三阳(羊)开泰”等。木雕除梁架与大门及聚贤堂的屏风外,后座的11座双层透雕神龛,体型高大,雕镂也极为精美。
陈家祠内最令人陶醉的砖雕,是东、西斋间山墙上镶嵌的戏曲场面浮雕“刘庆伏狼驹”、“梁山泊聚义”等。画面雕工精湛,深浅浮雕、圆雕、透雕穿插运用,形成强烈的立体感。作品平面多以各种线条处理,密集苍劲、纤细如丝,最能体现出广东“挂线砖雕”的风格特点。
聚贤堂位于主体建筑的中心,是高达20多米的中进主殿,屋脊上色彩斑斓的陶塑和灰塑,更使人眼前一亮。这条脊饰总长27米、高2.9米,连同灰塑基座总高4.26米,全脊塑造224个人物。我用相机镜头拉近凝视,雕塑内容繁多,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立体连环画故事总汇,有“群仙祝寿”、“加官进爵”、“八仙贺寿”、“麻姑献酒”、“麒麟送子”等等,200多个人物形神各异、栩栩如生。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高脊上的陶塑兽吻——那对飞翔在云天的鳌鱼,它的尾巴高高翘起,两条长长的胡须伸向天际,确是“独占鳌头”!
在首进庭院东西两条连廊上还有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灰塑,如《三国演义》中的“张松看《孟德新书》”、“竹林七贤”等;还有以清代“镇海层楼”、“琶洲砥柱”等羊城八景为题材的灰塑,犹如两条花带把庭院装扮得情趣盎然。据介绍,陈家祠共有11条这样的陶塑花脊,1800多烽灰塑工艺建筑,总长度达2500米,总面积约2448平方米。
陈家祠的美,还美在内在、美在底蕴。屏门当中有块“创大业儿孙永发”题词的雕花池板,硕果累累的芭蕉树和母鸡带着数只小鸡嬉戏,组成一幅美好和谐的画面。蕉叶大而茂盛,谐音“大业”;小鸡活泼可爱,喻意“子孙”。那幅题字为“壶里乾坤乎,爵禄成”的浮雕中雕刻着茶壶、爵杯、凤凰,还有蝙蝠、麒麟等。爵杯的“爵”与爵位的“爵”同音,而蝙蝠的“蝠”与幸福的“福”谐音,茶壶寓意着陈氏家族虽小,却容得天下之大。这种喻意象征、谐音借代和通感联想的表现手法,在陈家祠“三雕、两塑、一铸、一画”的吉祥图案中普遍采用,把不同时空的具有某种象征寓意的符号或物象巧妙地组合在一幅画里,用以表达某种意念,反映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
一步一景,步移景变。七种建筑装饰工艺的每一件精品无不以其巧夺天工的美丽,讲述着自身独有的动人故事,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如今,陈家祠还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祠内陈列着陶瓷、粤绣、牙雕等数十种类珍贵文物和反映岭南民俗风情的民间工艺品。广东历代民间工艺精品与巧夺天工的建筑装饰艺术交相辉映。刘凌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