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胡德平回忆父亲胡耀邦:一生中有两大遗憾

2011年04月22日 07:3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胡德平回忆父亲胡耀邦:一生中有两大遗憾
胡耀邦同志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回忆父亲胡耀邦

  胡德平口述 周海滨整理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逝世,人们对他的怀念绵延不绝。胡德平说:“父亲口碑好,和当年平反冤假错案有关。另外他大量启用中青年干部,主张要大批的中青年干部上来。至于干部子弟,尤其是开国元勋的子弟要关照爱护,但是干部子弟如果要提拔要先下去锻炼,在机关里一步一步提升不行。”

  20世纪80年代,党内的一些领域出现腐败现象,胡耀邦提出要抓大案要案、端正党风,要从自己身边抓起、从中央抓起。胡启立曾回忆说:“(胡耀邦)在首都八千人大会上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这件事震动之大,得罪人之多,老实说,我当时是为耀邦捏一把冷汗的。但耀邦是义无反顾。我至今记得,一次陪耀邦在中南海散步,耀邦对我说,贪污腐化、以权谋私能否制止,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他一连用了三个‘最’,要用‘最大的决心,最大的毅力,最大的韧性’,狠狠地抓,坚持到底。”

  “红小鬼”的牢骚话

  1952年7月,父亲从南充川北区党委调北京工作,上京时兴致很高,意气昂扬,真有一股事事争上游、处处比先进的劲头。人们风传他要去政务院建筑工程部任常务副部长,他十分兴奋。

  有一天我看到父亲从外边回来,半晌没有言语。沉思一会儿后,他慢慢抬起头来,面带一丝笑意看了看我,仿佛自言自语地说道:“我的儿子都这么大了,还让我做青年团的工作?哼,没有想到,真没有想到……”边说边摇头。

  事后听说,团中央第一书记的人选,有两位候选人,一为胡耀邦,一为陈丕显,毛泽东同志圈定了胡耀邦。父亲当然服从了中央的决定,但他独自一人发的轻微牢骚,恐怕只有我一人知道。

  第二年,毛主席在团代会召开之际,说到选拔青年干部。他说三国时期,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孙权任命他为东吴统帅,老将们不服,孙权的任命不改,结果周瑜大败曹贼。他认为干部的威信是逐步建立起来的。群众对领导者真正佩服,要靠在革命实践中了解。“‘小伙子’刚上台,威信不高,不要着急,不受点批评不挨点骂是不可能的。”

  毛主席说的“小伙子”所指何人呢?我认为既指个体,又指群体。红军时期的“红小鬼”就是一个群体,现在这批幸存下来的“红小鬼”都变成了“小伙子”,成为党政军中的领导骨干。

  1966年8月,我父亲被停职打倒。父亲的痛哭失态,我只见到一次,那是1967年祖母去世,他还关在团中央大楼中。当我告诉他祖母去世的消息时,虽然有些惊讶,但仍很镇静。到了医院的太平间,正准备三鞠躬和祖母做最后告别时,他张了张嘴,突然用家乡话喊了声:“娘老子,儿子送你来了!”一句未了,“哇”地一声痛哭起来,顿时泪如雨下,鞠躬之时,全身微颤。走出医院,他轻轻地念了一句唐诗:“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回到家中,他又平静下来,告诉外祖母、母亲和我,祖母在土地革命时,当过乡苏维埃的妇女委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逐渐明确了所要从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我父亲先是大胆为解放老干部而效力,后又为识别、选拔年轻干部和四化干部而努力。他明白自己也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事业是一个未竟的长期事业。

  “失业”何必说成“待业”

  “文革”初期,我总是张口一个阶级斗争,闭口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父亲开始还耐着性子听。1967年上半年一天晚上,他开口了,开始语气非常平静:你翻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篇文章叫《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毛主席在苏区红军时期就说,“要造就一种热烈的经济建设的空气,不能见到谁谈经济建设,就要骂为‘右倾’。”突然他加重语气,把手一挥,大声说道:“德平!你不是老说阶级斗争吗?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还说经济建设‘这是一个伟大的任务,一个伟大的阶级斗争’!”我还想辩解些什么,但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个事虽然父亲没有完全说服我,但是对“文革”的怀疑,从这也开始了。

  1971年,全国上下大批资本主义,大兴“斗私批修”、“消灭私字一闪念”。这时父亲已从河南的“五七干校”回到北京,虽已获“解放”,但尚未被安排工作,“赋闲”在家。有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有些地方纷纷关闭农村集市贸易的自由市场,不由地深深叹了一口气,问我:“什么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我当即回答说:“那就是有资本家、有资本还有剩余劳动。”他又问:“那你看这集贸市场呢?”我说:“那也是啊,沾到钱了,沾到交换了嘛。”他说:“你错了,你还是个大学生啊!你们学过《资本论》没有?”父亲详尽地向我讲解了物物交换和资本增值,分析了农村集贸市场的交易方式与资本增值生产方式的本质区别。当时父亲说:“我们现在老是批判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实际上我们的马列主义的认识水平和学习已经降到最低点。”

  有一天,父亲又问我:“你对斗私批修怎么看?”我说:“私是万恶之源。”父亲问:“你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我说:“当然是唯物论啊。”父亲说:“不对。私心、私的观念是意识形态问题,你不能把这个与私有制混为一谈。”他说个人利益、个人的愿望应该是合理的。虽然还在“文革”中,父亲就能够非常清楚地把私有制和私有观念严格区分开来,所以,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父亲在“文革”中期也常对身边的人说道:“我不能反潮流,但总能抗潮流吧!”

  解决知识青年返城问题,社会上的待业问题,这是耀邦同志进入中央领导层以后,主持参与解决的第一个问题。1979年是全国上山下乡知青返城的洪峰年,人流滚滚,怨气难平,西双版纳农场知青下跪请愿,群体卧轨,7万人罢工事件,震惊了中南海。

  6月13日、14日、15日3天,父亲抱着“要把就业问题说到家”的态度,一口气谈了三次就业问题,“现在有几百万青年要就业,今后每年要增300万,到1985年有2000万待业人员怎么办呢?”他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着十分惊人的前瞻性和准确的判断力。在30年前改革开放尚未完全启动的时候,他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有企业不如民营企业(当时叫集体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大,并要求大力发展服务业。

  当时,我党在宣传上,把“失业”称为“待业”。对此,他非常不以为然,认为没有必要掩盖社会矛盾,自欺欺人我们用‘待业’两个字,外国人说他们本来是失业,要把问题说到家。”他对一件来料加工的合同未能签署痛心疾首:“美国的商人想加工眼镜架子,要同我们订加工6000万副的合同。他送原料来,结果回答人家我们办不了。这种现象听了叫人痛心。一方面有大量人待业,一方面好多事情没有人干,饭馆、旅馆、理发、缝衣服,多呢,现在缝衣服排队,多的要等半年。”

  一生两大遗憾

  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1987年,他不再担任中央的重要工作以后,经常向我讲: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他说他自己一生中有两大遗憾,一是不懂外语,二是不会中国古诗词的平仄格律。他选择了古诗文的习作。

  他读完萧克将军小说《浴血罗霄》以后,给萧克将军写下这样一首诗:寂寞沙场百战身,青史盛留李广名。夜度将军罗霄曲,清香伴我到天明。

  父亲不反对喝酒,平日兴致好些时,也喝一点。他反对那种浪费公款,假公济私,不办实事,个人利益、帮派利益至上,对人民事业又毫无作为的人。父亲对内部同志的宴请,非常提倡四菜一汤。当他在1980年左右知道全国全年的公款宴请竟达到200亿元时,他既痛心公款浪费,更忧虑一些同志究竟把多少心思用于发展经济,用于体制的创新。    

  (摘自2011年4月6日《新民周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