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释疑“红楼”:“建议”红学所该去“考古”
承认自己在《刘心武续红楼梦》一书中存在各种瑕疵,对于读者挑出的种种毛病,刘心武昨天通过媒体向关心他的读者们表示,“我都接纳,并做了记录,等重新修订时一一纠正。”但是,让他不能接受的是有些人说他“续红”,是借古人发财。对此,他认为毫无道理,“有人研究楚辞,将研究成果撰写成书出版,你能说研究楚辞的人是借古人发财?”问到究竟有无百万印数,他很严肃地表示,自己是写书的,不是出书的。自己是通过劳动获得的正当稿酬,多少是自己的隐私。
“刘粉”远道来宁求签名
昨天傍晚,一位成都女粉丝出差到杭州,得知刘心武在南京,特地从杭州赶来看他。得到一本签名书后,她小心地问刘心武,一部《红楼梦》写尽天下事,续写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刘心武告诉她,最难的是模仿“曹体”,“我硬是给自己出难题,想填补退休后的休闲生活。”他说,曹体的基本特点全部在前80回里,一是“甄士隐,贾雨村”,就是“真事隐,贾语存”,“这是曹雪芹的文本特点,中国独一无二,世界少见。把真相隐藏在虚构中保存下来。前80回里你根本看不出朝代,是清代还是明代。地点是北京还是南京。故事开始似乎是南京,但是到林黛玉进了贾府后又好像变成了北京,但又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表达的是清代集权统治的大背景,但写男人却不写辫子,写女人很细致,也并没写旗袍。曹雪芹实际上是:写清不言清。”
第二个模仿,刘心武称之为“旁白”。他认为,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旁白,“比如描写贾宝玉对着星星和月亮,水中的鱼儿说话,这并非出自宝玉之口,而是大观园里一个不起眼的婆婆说出来的。”这一点,刘心武认为非常重要,他还举例,宝玉对未出嫁的女孩子称之为“宝珠”,出嫁后则比作“鱼眼睛”,这是一个丫环叫春燕说的话。另一个特点是人物对话,“这个最难,一二百字完成一个情节,一般当代作家都会从人物的肢体语言开始描写,渲染语境的气氛。这个方面,我是试着去模仿,可能写得不成功。”
拒绝回答“百万”版税问题
谈到媒体上有报道称一些看了书的读者挑出了许多瑕疵,刘心武昨天通过媒体向关心他的读者们表示,写作中也没想过会有这么大的争议。他说书上市后,他一直在关注读者的反应,“我梳理过各种纠错的地方,比如说我有些词和造句用的不是地方。我都接纳,并做了记录。目前书刚出来,等重新修订时一一纠正。”
问到媒体十分关注的《刘心武续红楼梦》首发式上号称的百万发行量,是否属实。他解释,“我是个写书的,不是出书的,这个问题还得出版商来回答,我静观其果。”记者又问,有人指出百万版税是个不小的数字,刘心武是借古人发财。这话让他感到很反感,“借古人发财这话根本没道理,版税多少是我的隐私,我是通过劳动获得的正当稿酬,没必要告知天下吧。”他认为,一个作家对传承下来的文化资源有多种诉求渠道,“有人研究楚辞,将研究成果撰写成书出版,你能说研究楚辞的人是借古人发财?古人创造了方块字,我们在享用。我们今天的人所做的一切都包含着古人的智慧,难道不是吗?”
对于争议,刘心武再次表示,他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完全是想补缺红学会没有去做的事情,“那就是号召全民去读《红楼梦》,我认为我只是一个业余的老头子,尽我所能,如果能掀起80、90后们的阅读兴趣,我想我续写的目的就达到了。”
建议红学所去“考古”
刘心武提出,曹雪芹是写完了《红楼梦》的,而且不是现在看到的120回本,是108回,只是那28回不知所踪。他说,康熙的第14个皇子胤禵曾经看到过全本《红楼梦》,而且还写过诗句。说明当时《红楼梦》在皇族中流传。另外,清乾隆时期有个诗人叫富察明义,在他题《红楼梦》20首诗的《绿烟琐窗集》中,曾描述看到过全本《红楼梦》,其中一首写道:“莫问金烟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他看到了“金玉姻缘”的故事,看到了“聚首春梦”的情景,也看到了“散如烟”的结局。
那么遗失了的后28回还有没有可能重见天日?对此,刘心武认为应该有信心。“现在拍卖会上,许多没听说过的瓷器,一件件重返人间。你说,瓷器多难保存呀!也许,遗失了的28回就藏在某个人家的箱底?”他还提出一个推测,不排除作为陪葬品被埋入地下,如今藏在哪个古墓中。
刘心武说,他曾去过英国伦敦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讲《红楼梦》,看见图书馆存有大量从中国窃取走的珍贵古籍善本,“他们顾不上一一整理,有的编目非常粗糙,有的漏洞百出。我看见有的编目上并没有出现‘红楼梦’、‘石头记’字样,但细查里面内容却与《红楼梦》有关。”说到此,他激动起来,“我建议红学所应该组织个小分队去检索试试,希望南京的媒体能够呼吁这件事情。”
本报记者 蔡 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