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青年歌唱家张晓芬:拉着二胡唱民歌(图)

2011年04月27日 09:4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采访张晓芬的计划几经搁置,终于在四月中旬的一个上午得以完成。那天,阳光格外灿烂。北京,已然能闻到些许初夏的味道。

  卸去舞台华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张晓芬头戴棒球帽,身着运动衣,装扮简单随意却不失清秀灵动。

  话题自然从最近繁忙的演出工作谈起。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文工团一名优秀的青年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张晓芬的艺术生涯正当盛年。下连队、出访交流……团里每一次的重大演出任务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最近刚忙完两首歌的录制。这一次非常特别,是把民歌和二胡结合起来,边拉边唱。这完全是一次创新。”谈及这次新尝试,张晓芬显得异常兴奋。

  张晓芬说这个创意的灵感来自于单位的一次团拜会。“当时,因为要求表演反串节目,于是我就捡起了闲置了多年的二胡。还好有童子功在,稍加练习便上阵了,结果反响非常好。之后就有同事建议,既然我又会唱又会拉,何不把这二者结合起来。他们这一说,一下子提醒了我。”

  于是,说干就干,张晓芬便立即着手落实这个想法。她选好歌曲,找来配乐老师和服装造型师,开始迈出尝试的第一步。“我先选了两首在中国广为传唱的经典民歌来进行重新打造。一首是有着江南柔美气息的《茉莉花》,另一首则是北方的《沂蒙山小调》,两首曲风反差非常大。”张晓芬说,“在配乐上也有很多的创新,整体比较现代,比如引入了电子乐,伴唱则用的是通俗唱法。”

  除此之外,在视觉效果上,张晓芬和自己的创作团队也花了很多心思。在造型老师的建议下,原本棕红色的二胡被涂成了亮白色并镶上了水钻。演出服则是黑色的,款式中西结合。黑白的经典搭配在舞台上非常夺目。

  这两首歌已经在不少地方演出过,获得了好评。张晓芬说这只是刚刚开始,还需要更加地努力和坚持。

  “努力”和“坚持”这两个词可以说是对张晓芬从艺这些年来最好的总结和诠释。也就是这一路执著的努力和坚持才使她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张晓芬出生于辽宁省阜新市的一个工人家庭,因父亲喜欢音乐,8岁就被送去学拉二胡。经过几年的苦修苦练,到12岁就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少年“演奏家”。中专毕业后,她正式成为阜新市歌舞团的一名专业二胡演员。

  假如在这之后张晓芬一直拉二胡,凭她一点即通的心灵手巧再加上追求完美的秉性,将一定能成大器。可命运的车轮到此处就信马由缰地改了辙。其实是个很偶然的机会,张晓芬说,那是在一次联欢会上,一位声乐老师发现了我的声乐潜力,说我改学声乐会有更大的发展。这些话让她动了心。于是那位热心的老师把她推荐到沈阳音乐学院进修学习,开始了为期一年多的走读之旅。

  从阜新到沈阳,火车单程要6个多小时。张晓芬家离火车站很远,那时也没有出租车,早晨4点多钟就起床,先摸着黑走夜路到公共汽车站,然后再去赶火车。到沈阳听完课,又马不停蹄地往阜新赶,有时团里还有演出任务。就这样每周来回奔波,一下就是一年多。“老师说我是沈阳音乐学院往返路程最远的走读生,但我从未动摇过,硬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一年多的进修,张晓芬的声乐天赋和潜力变成了悦耳的歌声。从此,她的演艺道路也一路顺畅。从阜新市歌舞团到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再到如今解放军二炮文工团,张晓芬的舞台越来越大。到北京之后,为了更好地施展自己的声乐才华,她又进入中国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师从金铁霖和柳达民教授等,不断苦修,不断精进,在艺术道路上更加奋力前行,演艺水平日益提高,佳绩连连。先后获得第九届“步步高”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铜奖;全军第八届、第九届文艺调演二等奖等。

  “成绩只是对过去的肯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常常对自己说一个平常快乐的心态最重要,重视过程,看淡结果,只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就无怨无悔。”张晓芬说。

    本报记者 吴月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