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百年清华:从游美肄业馆到清华学堂(2)

2011年04月27日 11:1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学校

  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清华学堂开学后不久,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1月清华学堂即宣布停课,半年后重新开学,按照当时北京政府教育部通令,将“学堂”改称“学校”。

  ■清华园的前身是熙春园

  清华园曾经是西郊的皇家园林,它的前身是熙春园。现在我们到清华大学,步入校园,从校园地图中可以看到早期的清华园位于学校中部偏北,清华大学里的路标指示十分清晰,只要按照路标指示就可以轻松地找到清华园的旧址。

  熙春园的建园时间约与圆明园同。道光初年,道光皇帝将熙春园一分为二赐予皇四子和皇五子。西半部名为“近春园”,就是现在清华大学内的“近春园遗址公园”,东半部名熙春园。咸丰年间,咸丰皇帝将熙春园易名为“清华园”,现在工字厅入口上方所悬的“清华园”匾额即是咸丰皇帝御笔,工字厅一带的园林建筑是熙春园仅存的遗物。

  ■工字厅

  如果要寻找最早的“清华园”,那么一定要去工字厅。工字厅原名“工字殿”,始建于1762年,这里曾是熙春园的东半部。据史料记载,清华园初建时有两道宫门,第一道宫门的位置,在现在停车场偏东的地方,而二道宫门就是现在的“工字厅”大门。工字厅是清华园的主体建筑,园内有前后两个大殿,大殿之间以短廊相接,俯视如同汉字的“工”字而得名“工字厅”。我去工字厅探访,看到院内回廊宛转,草木扶疏,一种超然的气质跃然而出。

  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迁入清华园,办公场所也由史家胡同迁到了清华园中的工字厅。从那时起工字厅就成为清华大学里一处十分重要的场所。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应梁启超之邀来到中国访问,就曾在工字厅下榻半月有余。不仅如此,工字厅还是清华大学著名学者的住宅。工字厅内有一个小院,院内幽雅而恬静,是工字厅内最幽美的所在,梁启超谓之“还读轩”。1914年秋,梁启超曾在这里“赁馆著书”。工字厅内还有一处很美的院落被称为怡红院,曾经为吴宓的住所。吴宓酷爱《红楼梦》,他曾经住在这里,也算其神有所归。

  现在工字厅和古月堂依然是清华大学行政办公的处所,这里修葺一新,古老的皇家园林与现代化的大学相得益彰。

  ■从工字厅往西不远就是近春园

  近春园内最著名的景色就是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和包裹在荷塘中的小岛。我去探访时正值盛夏,荷塘中长满密密匝匝的荷叶,满眼的绿色,不禁使人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上学时,只是应付差事地将《荷塘月色》背诵下来并没有体味其中的美感,此时见到了真正的荷塘,不由得从心底敬佩先生的文采。

  近春园的东山上为纪念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1982年修建了“荷塘月色亭”。我沿山路登上小亭,恰好将整个荷塘览于眼底。我在想如果等到月亮出来,坐在亭上是否真的可以看到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工字厅的北侧就是清华园中最著名的景点——水木清华

  水木清华在工字厅后厅北侧,站在厅前,可见环抱的山林拢着一池碧水、一塘秀荷和两座古亭,当年匠人的奇巧构思在寥寥数座建筑间勾勒出园中之园的“水木清华”。水木清华出自晋人诗句“水木湛清华”。厅门两旁朱漆圆柱悬挂的一副楹联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清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楹联描绘的景色正与眼前所见而和,不禁赞叹古人的风雅。

  清华大学早期的建筑

  据史料记载,清华大学落户清华园以后,就开始了学校建设,先建成的有清华学堂和同方部以及清华的一院、二院、三院、北院住宅及校医院等。清华学堂改为学校以后,为了适应将来的大学需要,1914年,学校专门设立工程处进行校园建设。1916至1920年间,学校先后兴建了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和大礼堂,这四座建筑就是清华大学著名的“四大建筑”,这批建筑由有“中国第一建筑师”之称的庄俊,配合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并且监造,是当时国内高校中设备最为先进的建筑。据说,当年的清华学校曾以“三好”学校而闻名,这“三好”指的是“校舍好”、“英文好”和“体育好”。

  那一日,我为了找寻清华大学的早期建筑,从学校西门沿着校园里的主干道一路向东,来到了清华大学老校门。这座校门是白色的欧式建筑,校门门楣上是那桐题写的“清华园”三字。走入校门,置身于早期的清华大学校园建筑间,清华大学那种磅礴大气的氛围包裹着我。

  校园东侧是清华大学第一座建筑——清华学堂,这是带着浓郁的德国古典风格的建筑。斜对着清华学堂的是科学馆,科学馆始建于1917年4月,落成于1919年9月。由公顺记承建,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设计。科学馆是欧式古典建筑风格,在门额上镌有汉文“科学”和英文“SCIENCE BUILDING”。建馆之初,这里是学校理科教学和实验的场所,从1926年物理系建系,直到 1999年新理学大楼建成,科学馆一直作为物理系馆被使用。

  与科学馆遥相对应的是同方部,这是一座建筑风格十分简单的建筑。最初同方部是清华最早的礼堂。1923年学校成立“德育指导部”,这座建筑有了“同方部”的名字,作为课外训育活动的场所。清华学校大礼堂建成以后,同方部只是作为小礼堂,开展小型的集会和活动。上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新生入学时,梅贻琦校长经常在同方部接见新生。

  清华大学老校园里最主要的建筑就是大礼堂,这座礼堂建成时就是国内高校中最大的礼堂。整个建筑下方上圆,庄严雄伟,清华大学历史上很多影响巨大的集会和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绕过大礼堂,来到老校园的后部,图书馆和体育馆分列东西。五四时期,清华学校全体同学在体育馆举行了“国耻纪念会”,会上决议通电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要求拒绝签字。全体同学庄严宣誓:“清华学校学生,从今以后,愿牺牲生命以保护中华民国人民……此誓。”散会后,清华学生在体育馆前操场焚烧日货。

  我站在清华大学的校园中,望着眼前一栋栋饱经沧桑的老建筑,不禁回想起1914年11月,我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梁启超来到清华学校的情景。梁启超以“君子”为题在清华演讲,他引用了《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清华学子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完全人格,做“真君子”。梁启超更是希望清华学子要“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梁启超演讲结束后,清华学校即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百年清华人,正是秉承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始终为了国家富强、人类进步而不懈奋斗。

  ■文并摄/金中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