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动漫年产量已超美日韩成世界第一

2011年05月04日 14:23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动画片有了一定产量就可以向政府伸手要钱

  国内动漫仍然有很多盲目的怪圈

  动画人才缺失因为有一部分被网游分流

  是谁釜底抽了动漫的薪?

  核心提示

  国家对动漫的扶持催生了众多雨后春笋般的动漫企业,昨日结束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恰好体现了这一行业的空前“繁荣”:休博园主会场和11个分会场展开展览、论坛、大赛、活动四大板块50多项内容,吸引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中外企业参展。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国内动漫产业究竟是怎样的现状?在动画行业沉浮十年的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倪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揭开了行业一角。

  □记者 张红梅

  [繁荣之表象]  年产量已超美日韩成世界第一

  据本届动漫节正式发布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有关数字指出,中国动漫年产量已达22万分钟,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另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动漫企业已达6000多家。而在本届动漫节上,各地参展商的样片及琳琅满目的衍生品也验证着空前的人气。

  占地利优势的杭州动漫企业自然不少,去年才与观众见面的“蓝巨星”和“绿豆鲨”(如图)背后,有浙江广电集团的财力支持,在当地动画小明星中有相当的话语权,不仅位居主会场最显眼的位置,更抽送明年动漫节的门票,聚集了不少人气。这一招数为展台聚来了超高人气。而来自全国的参展商,也都纷纷捧场。“我连续参加七届杭州国际动漫节,感觉一届比一届好。”上海炫动的创投部制片人吴晓刚说。

  [行业之怪象]  垃圾片多、争上3D、人才被分流

  A 动画产量很多是花钱买来的垃圾产品  

  先进入动漫行业后又投身网游,如今一脚踏网游一脚立动漫,身为《蓝巨星和绿豆鲨》的导演的倪镔对目前的动漫行业现状实话实说。

  倪镔称,国家大力发展动漫,各地也都出台了扶持和奖励政策,但是,现在动漫企业相互之间不是比谁的片子好,而是比谁的产量多,因为产量达到一定标准后,就可以从政府那儿拿到奖励和便宜的地。

  “很多所谓的动漫产量都是花钱买来的垃圾产品。”倪镔说,像央视,每年都有指标要放多少分钟国产动画片,而各地对被央视购买、播放的动画片都有特殊奖励,于是很多公司做出来的片子挤着抢着上央视,但实际上央视买的国产动画片并不一定都能播放,不少只能用来“压仓”。

  倪镔认为,国内动漫要发展,一定要把奖励放在后面。而目前的现状却是:报选题后,政府就可以先给一部分钱;节目通过了,再给钱——奖励并没有成为好作品的源泉。

  B 争上3D是误区 2D也很难赚钱

  倪镔还说,现在国内动漫行业内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做3D动画是很牛的,实际上3D动画我们就不用投,国外做3D动画片使用的软件插件都是自己开发的,根本不会卖给别人,我们的3D技术跟国外的3D技术相比差距至少有20年。去年有一些国产的3D动画片只放了一天就被拿掉了,3D片做的就像恐怖片,还不如直接做2D。

  倪镔说,十年前开的动画公司大部分都倒闭了,成功案例就是必须有实业投资。现在国内的动画生产大部分是外包出去的,日本的动漫好,咱也可以花钱请他们做。比如说,“蓝巨星”有自己的制作公司,他们院校20多人的导演组负责前期设计和后期审核,剧情和节目制作都交给了玄机科技,浙江卫视则负责投资和播出。“蓝巨星”的制片人胡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种制作模式,一分钟动画片的成本是8000多元,而国内动画片很难拉到广告,要想赚钱只能靠衍生品,而衍生品的开发和营销国内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C  网游蹿升太快分流动漫人才

  行业要发展,人才从来不可缺。杭州师范大学国际动画学院院长王钢认为,动漫要挣钱,首先要改变动漫人才的格局。

  “蓝巨星”的总制片人陈九九如此分析目前的人才现状:目前的产业链上下游脱节,一缺动漫制作人才,二缺衍生品营销人才。市场也比较急功近利,无论是播出市场还是衍生品消费市场,根本不存在培育期,极不利于品牌和人才的打造,很多品牌的影响力只限于一定区域内,很少有打响全国市场的。

  倪镔则透露,中国动漫教育在前几年招考比例一度达到100选1。动漫人才都哪儿去了?“网游业啊!”倪镔说:美院毕业的本科生月收入有四五千元,职高学生月收入只有800元,这样的收入怎能留住人才?这几年网游非常红火,做一部动画电影,票房要达到7000万元才够本,而我们开发的一个网络游戏,一年的收入就可以达到4000万元,利润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仍有一部分挚爱动漫的人在坚守,因为人做事,并不全是为了赚钱,而如果能在衍生品这块盈利,一旦步入良性循环,中国动漫也就迎来了生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