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影响力将辐射全世界
我们使用的是历史悠久、生生不息的汉语。汉语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把中国庞大的人口和辽阔的国土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纽带。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本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也是民族认同的利器。保持了汉语,就保持了中国文化的根。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殖民化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语言,结果也就失去了自己文化的根,陷入了今天发展的困境甚至绝境:永远在那里邯郸学步,整个国家永远听人摆布,人民生活在动荡与贫困之中。
在现代国家建设中,我们的汉语也与时俱进,从文体修辞到语法词汇,都吸收了大量外国元素。汉语能够翻译世界上所有人文和科学著作,能够与现代科技完全兼容。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影响力将随着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最大的经济体、最大的游客输出国而辐射到全世界。遍布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已经表明,中国文字将随着中国的崛起而成为中囯最大的“软实力”之一。
独特的政治:历史长河是中国大多数时间领先西方的关键
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意味着中国政治形态也是独特的。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政府都必须应对好人口规模和疆土规模带来的特殊挑战,否则就要失去“天命”。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观。中国人历来把国家长治久安、国运昌盛放在一个极为突出的地位。很难想象多数中国人会接受每四五年换一个中央政权这种源于西方的所谓多党民主政治。辛亥革命后中国迅速失控,四分五裂,天下大乱,这是我们必须永远记取的深刻教训。西方不少人只认同多党竞争产生的政权合法性,这是十分浅薄的政治观念。“选贤任能”的政治传统和“民心向背”的治国理念,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体现,是中国在数千年历史中绝大部分时间内都远远领先西方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模式今天超越西方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中国历史上比较繁荣昌盛的朝代都与比较强势开明的政府联系在一起。我曾和印度学者一起探讨中国模式,他们说从表面看,中国是中央集权,但中国每一项改革实际上都有很强的地方特色,互相竞争又互相补充,共同推动了中国奇迹的产生,所以中国体制要比印度的体制更有活力。
总之,我们学习了西方,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现代政府体系,但同时又拥有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资源,两者的结合使我们更容易克服今天困扰西方民主制度的民粹主义、短视主义、法条主义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整个世界都会更多地看到中国政治智慧对人类未来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独特的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信念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家庭、家族、宗族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它与我们的先民很早就开始从事定居农业有关,在这种农业活动中,血缘纽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以游牧为主的西方民族很早就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血缘关系比较淡薄的社会。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属于不同质的社会。中国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以家庭为基础及其衍生出来的一整套关系和生活方式,而西方社会是以个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整套关系和生活方式。
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家庭伦理还衍生出了“舍己为家”和“保家卫国”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又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的统一起来: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今天的中国,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已经比过去扩大了很多倍,但个人仍然愿意为家庭利益牺牲很多东西,这在以个人为中心的西方社会是很难想象的。这也是中国社会的凝聚力远远大于西方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巨变,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过去那种自然经济、社会流动性极低的社会已被一个高速发展、社会流动性极强的社会取而代之。过去三十多年中,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已经完成了一个从封闭的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和商业社会转化的进程,并和西方同步地转向信息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普通老百姓的潜力都调动起来了,要发展、要挣钱、要自我实现,整个社会充满了活力。不过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候,也产生了各种社会矛盾和价值失落,这很像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少年,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同时,又带有青春期的风险和问题。但从历史发展的长期合理性角度来看,这恐怕是任何一个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
独特的经济:“人本经济学”与“市场经济学”有机结合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是“人本经济学”,或者说是一种中国人特有的“政治经济学”,其最大特点是把经济与治国安邦联系在一起。多数中国人理解的经济学就是“经世济民”,经济发展是为了百姓福祉,不是资本利润第一。因为有这种民本的思想,我们今天发展经济的口号是“以人为本”和“让老百姓满意”。
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西方“市场经济学”和中国传统“人本经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结合。光讲市场经济,不讲人本经济,在中国难以行得通。反过来,光讲人本经济,不讲市场经济,中国就竞争不过西方。
把“市场经济学”和“人本经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是今天的中国模式。我们把“数目字管理”和“宏观整合力”结合了起来,从而使中国经济变得很有竞争力。“数目字管理”对于一个现代国家必不可少,但是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来看,“宏观整合力”也非常重要。“数目字管理”是西方擅长的,中国已经大致学会了,不少方面比西方做得更好,而“宏观整合力”是中国擅长的,西方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要学。即使要学,在西方那种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里恐怕也很难做到。而我个人认为,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日益深入和全球性危机日益增多的世界上,仅仅具备“数目字管理”而不具备“宏观整合力”的国家将竞争不过两者兼具的国家。
环顾今日之世界,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一个五千年延绵不断的文明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一份最伟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对此首先要心怀敬意。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惟一的活着的古老文明,虽然古老,但至今根深叶茂、生机勃勃。它今天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绝对不是“先进”和“落后”、“民主”和“专制”、“高人权”和“低人权”这些过分简约甚至简陋的概念可以概括的。
凡是能够持续数千年而香火不断的东西,一定有其独特的地方,乃至伟大的智慧,我们切忌简单地拿西方所谓现代性的标准来随意否定自己的文明,而要像对待一切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样,认真地呵护,理性地分析,看看这种文明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成就与辉煌,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其中多少内容可以通过继承发扬和推陈出新而成为我们超越西方模式的精神和智力资源。
中国这么一个古老的文明,今天以一个现代国家的形态而迅速崛起,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所有中国人对此都应倍加珍视。(未经本人审阅)
本报记者 蒋廷玉组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