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黑皮玉器之谜

2011年05月06日 15:04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按

  张一平先生收藏黑皮玉器十余年,与其说他悉心收留了这些远古来客,不如说他一直生活在它们中间。一个民族在发达兴盛的年代为什么会突然消失?一种先进的文化为什么没有留下自己的足迹?随着黑皮玉器引发的收藏热和考古热,业内专家、学者的关注度和兴趣越来越大。张一平将在本月“我说黑皮玉”栏目中,揭开黑皮玉器的神秘面纱。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收藏品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黑色石器,造型或是人物,或是动物,或是一些难以说清楚的几何器型。从这些石器身上可以看出岁月流逝的痕迹。

  经过仔细观察和细致触摸,可以发现“黑皮”其实是由两部分构成:上面一层触感较为粗糙的应为“黑壳”。其黑色皮壳是经过数千年的埋藏,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玉器表面因物理、化学变化所产生的“沉积”。它完全是大自然的杰作,与埋藏地点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压力等自然条件有关。所以几乎没有一件黑皮玉器的皮壳是一样的。紧贴玉器本身,均匀地覆盖着一层光滑而温润的黑色表皮。与表层皮壳触感完全不同,大概是我们的祖先出于某种需要在玉器表面涂抹构成——当然,只是猜测。

  因为没有出土记录,有关黑皮玉器是否为高古玉器,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笔者曾试将数件黑皮玉器的皮壳剥去,玉器呈现出完整的沁相,沁色远比想象的漂亮得多,完全具备高古玉器的外部特征。对此不由得发问,这么美丽的颜色为何要掩藏在黑色之中?或许是远古人类有“尚黑”的习俗,以黑为美、为荣,只有黑色才能代表虔诚、神秘和高贵。

  奇怪的是,虽然黑玉皮器披着一层神秘的外衣,其反映的内容也和当今现实无关,雕刻手法及造型特征也与今日大相径庭,但仍然能够从它们身上找到一种亲切感,如同在陌生的都市中见到儿时的伙伴一般,尤其是那些几近写实的人物,瞪着大大的眼珠,仿佛想要说些什么。本想用艺术欣赏的眼光观察它们,把其中的精妙内涵勾勒得更加清晰,却又怕局限在审美规则的条条框框中,无法仔细倾听来自远古先民的心声。

  在笔者所藏黑皮玉器众多的品种中,黑皮玉器散发出关于远古文化的大量信息,且异常神秘,难以破解。从藏品中可以看出,雕刻手法极为丰富多样,而每一种雕刻皆神形兼备,古朴苍劲。这是远古人类的创造力、想象力、艺术表现力以及手工技艺的完美结合。

  如今,玉的象征意义也变得多种多样,对于玉器的品评也有严格的标准,比如产地、玉质、沁色等。但在黑皮玉器身上,如果再拘泥于这些物化的评价标准,不能不说是对它的蔑视。大自然创造的物体本就不是用来供人类审美的,审美只是人类自己的行为。对生命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崇拜是每个人心中都具备的,黑皮玉器在那个时代,将这一永恒的主题展现得如此饱满,如此单纯。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文明起源的寻找还缺乏有力实证。黑皮玉器仿佛给我们开启了那扇未知的窗口,并为此提供了很多有力的证据。张一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