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解读《金瓶梅》:性描写缺少情爱的深化(图)

2011年05月09日 08:36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专家解读《金瓶梅》:性描写缺少情爱的深化(图)
张评本《金瓶梅》(校点本)封面,齐鲁书社1987年1月出版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王汝梅

    1935年6月生,山东省兖州市人。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金瓶梅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与明清小说的教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金瓶梅探索》、《中国小说理论史》、《解读金瓶梅》、《臬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注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会校本等。

  《金瓶梅》是《红楼梦》之祖,没有金瓶梅就产生不了红楼梦。《金瓶梅》是晚明的真实历史形象的再现,是一部伟大的世情小说。作者兰陵笑笑生超越传统的艺术革新精神,让当今的作家为之赞叹、为之震惊。《金瓶梅》中有以前的作品里所不能达到的新东西:是传统文化历史转型期集大成之巨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经过近三十年来的深入研究,这一评价已为中国学界所共识,也为全世界所认定。美国学者海托华认为:“中国的《金瓶梅》与《红楼梦》二书,描写范围之广,情节之复杂,人物刻画之细致入微,均可与西方最伟大的小说相媲美。”走进经典名著《金瓶梅》的艺术世界,可以从中学写作方法,从中了解历史、了解传统文化,从中感受古代人的情爱人性,可以从中汲取营养,以有助于自己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当今的文化建设。

  《金瓶梅》文化艺术

  价值的三次历史性发现

  《金瓶梅》揭露腐败,直斥时事,悲悯人性,探索人生,在明清时期受到有新观念的作家文人的肯定赞扬。同时也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禁毁打压,也受到读者的曲解误读。《金瓶梅》像一位遭受冤假错案的艺术家,数百年受冤枉受委屈。虽然有禁毁、有误读,但没有摧毁消灭它。更有独具慧眼的天才人物发现《金瓶梅》的艺术美,有三次历史性的发现。

  第一次,晚明作家谢肇淛(1567-1624年),在他的文集中有一篇《金瓶梅跋》。此跋评价《金瓶梅》直面人生、描绘世态人情的写实成就,称赞作品是“稗官之上乘”,作者是“炉锤之妙手”,塑造人物具有肖貌传神,形神兼备特点,艺术成就超过《水浒传》,因为《水浒传》写人物走的是老路,人物情节前后有重复之处,而《金瓶梅》写人物则各有各的面貌,“聚有自来,散有自去,读者意想不到”。

  谢肇淛珍藏《金瓶梅》抄本,潜心细读,多年把玩。他很可能是《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简称崇祯本)的评改者。评改本的评语和《金瓶梅跋》是互补的,似应出自一人之手。评语肯定《金瓶梅》是一部世情书,而不是淫书。作者“针工匠斧”,写人物并声影、气味、心思、胎骨“俱为摹出,真炉锤造物之手”。同情潘金莲,欣赏潘金莲,认为金莲有诸多可爱之处。对《金瓶梅》人物形象的艺术美,多有新发现。谢肇淛是最早写专篇论文评价《金瓶梅》的作家。

  第二次,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金瓶梅》为世情书,“诸世情书中,《金瓶梅》最有名。”“《金瓶梅》作者能文”,“描写世情,尽其情伪”,“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鲁迅继承明清批评家的观点,进一步发现《金瓶梅》艺术独创特点,肯定其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对现代《金瓶梅》研究起了开创作用。

  第三次,1957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一次谈话中说:“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我推荐你们看一看,这本书写了明朝的真正历史。”1961年12月,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又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毛泽东特别关注作者对晚明社会经济生活的描写。他说:“《东周列国志》写了很多国内斗争和国外斗争的故事,讲了许多颠覆敌对国家的故事,这是当时上层建筑方面的复杂尖锐的斗争。缺点是没有写当时的经济基础,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化。揭露封建社会经济生活的矛盾,揭露统治者和被压迫者矛盾方面,《金瓶梅》是写得很细致的。”(逄先知《记毛泽东读中国文史书》、程冠军《共和国思想者》)《金瓶梅》写商业活动,反映经济领域的矛盾,是《红楼梦》中没有或少有的。毛泽东发现了《金瓶梅》对解读晚明商业资本的历史价值。

  对女性形象的新塑造

  对小说艺术的新开拓

  《金瓶梅》之所以伟大,在于它对女人的发现,对家庭的发现,对商品经济与市民社会的发现。在描述这诸多发现时,兰陵笑笑生显示,他是曹雪芹艺术革新的先驱,是表现人类性爱的大手笔,是晚明社会开始转型期的敏锐观察者、感受者,以超前的意识思考人生、探索人性。

  《金瓶梅》开头几回,借《水浒传》中武松杀潘金莲一段故事作引子(按:《金瓶梅》崇祯本改写为“西门庆热结十兄弟”),表面是宋代的故事,实际上写明代的生活。《金瓶梅》着力描写了西门庆家庭内部妻妾之间的争宠斗妍,但这种描写不是孤立的。写一家而及天下国家。“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鲁迅语)。它不但直接描写了朝廷内部的矛盾斗争,而且把西门之家和官府、朝廷上下勾结连缀描写,暴露了明代官场的黑暗,政治的腐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西门庆家庭是晚明社会的缩影。

  富商西门庆有一妻五妾: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潘金莲、李瓶儿,婢女丫鬟有春梅、宋蕙莲、玉箫、小玉、秋菊等,妓女李桂姐、吴银儿、郑爱月等。商铺店员的妻子王六儿、仆妇贲四嫂、奶子如意儿、贵妇林太太。全书一百回,约九十万字,刻画了七百多个人物,形象生动完整,在人物形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有三十多个,其中女性形象占了大多数。《金瓶梅》书名,即以潘金莲、李瓶儿、春梅三个主要人物的名字各取一字合成。诸多女性形象,包括了市民社会中的各个阶层。《金瓶梅》艺术世界,是女性占据舞台中心,以描写女性主体意识、性格、心理、生存状态为重点的女性群体世界。

  潘金莲是裁缝潘裁的女儿,是一位民间美女,也是一位时尚美女。就自然素质看,“有姿色”,也就是说容貌漂亮,“缠得一双好小脚儿”,在晚明,脚是女人的性爱器官,对男性有无穷的魅力。“本性机变伶俐”即聪明有心机。就才艺素养看,“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教他读书写字”,会“品竹弹丝,女工针指”。聪明漂亮,才艺双全,知书识字。金莲在王招宣府七年,王招宣死后,又被卖与张大户,在张大户家再习弹唱,学弹琵琶。这时,金莲“长成一十八岁,出落的脸衬桃花,眉弯新月”,已是一位成熟的美女。“张大户暗把金莲唤至房中,遂收用了”。使女被收用,就是与主人发生了性关系。这在古代是司空见惯的行为,是使女无法抗拒的。《水浒传》原文写金莲“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是不真实的。就金莲的出身、形貌、素养,《金瓶梅》虽以《水浒传》第24回为素材,但已就《金瓶梅》整体艺术形象的需要作了改写,突出强调了潘金莲的聪明美丽与纯真可爱。

  潘金莲在张大户家被赶出,嫁与武大为妻。后被西门庆娶为第五房妾。把金莲嫁与卖炊饼的武大为妻,这张大户早晚还要看觑金莲。金莲与武大的婚配,形成强烈的反差,等于是对金莲的惩罚,是极不公平极不合情理的。当打虎英雄出现在金莲眼前,武松的男性美与力,不能不使金莲动情。遭到武松严词拒绝,金莲仍“余情不断”。终于金莲的初恋失败,爱的梦想破灭。金莲在人生路途上遭受到沉重打击。此后,走上歧变的人生之路。

  在一夫多妻的西门庆家庭中,金莲不安于被冷落婢妾地位,争生存,争宠爱,处处时时采取主动,以争取有利的地位。先后与孙雪娥争、与宋蕙莲争、与李瓶儿争、与如意儿争、与吴月娘争,最后败下阵来,她的美丽与真情被彻底毁灭。

  潘金莲是《金瓶梅》女性世界中的第一号人物,可以说,没有潘金莲,就没有《金瓶梅》。兰陵笑笑生关注女性生存情态,观察了解女性,感受研究女性,努力去理解女性。在描写她们被扭曲的人性之时,很生动形象地展现女性身上的美和这种美的被毁灭。潘金莲性格多面复杂,精神苦闷压抑,人生道路曲折。她叛逆封建伦理道德,不满男性中心社会,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争生存,求性爱,不逆来顺受,不安于现状,反叛三从四德。在晚明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作者敏锐地感受到女性意识的初步自觉,女性的美与真,以及被社会扭曲的悲哀。作者用如椽之笔倾力塑造潘金莲形象,从潘金莲的复杂性格,争生存,争宠爱的困境中,让我们今天的读者触摸到晚明社会初步转型期的社会震荡与时代的矛盾危机。面对社会的新旧因素交织,灵与肉、自然情欲与传统伦理的复杂呈现,作者是困惑的。他不是妇女解放的呼唤者,时代距离这一要求还很遥远。但是,兰陵笑笑生却是一位发现女人,女人也是人的古代不自觉的女性主义者。他给我们塑造了众多有内在美与外表美的女性(包括宋蕙莲、春梅、秋菊等)以及她们的美的被毁灭。他给我们形象地描写了晚明的真实历史。潘金莲形象是只能出现在晚明的艺术典型,她不可能出现在晚明之前。潘金莲形象有巨大的历史深度和前所未有的开拓意义。作者以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创造性地塑造了潘金莲等成功的艺术典型,实现了小说艺术的重大突破,建造了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金瓶梅》以市井平凡人物为主要角色,贴近现实日常生活,不再是帝王将相、神魔、英雄的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艺术进入一个历史新阶段。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