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86岁“喜儿”王昆参与复排歌剧《白毛女》(图)

2011年05月10日 10:00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排练时,王昆时常会激动地站起来。

  本报记者 李红艳

  歌剧《白毛女》距离6月30日首演还有63天。东方演艺集团排练厅的一角,竖着一个倒计时牌,提醒着每一位进来的演员。而比演员更有紧迫感的还有一个人,那便是86岁的歌唱家王昆。1945年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19岁的王昆出演喜儿。而今,“第一代喜儿”投入到了对经典的重排之中。

  艺术总监和声乐指导—在别人眼中,王昆挂着的这两个头衔更像是“虚职”;可是在排练场上,这位老人却更像是个总导演,从演员的表演、唱腔到台词,她都细细把关,一句一句地抠,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排。她的内心坚守着一个目标:“我就是想在我‘走’以前,把当年《白毛女》的味道排出来。”

  一句“爹爹”,唱了好几遍

  “这是个神圣的地方,任何人不要横穿表演区。”昨天上午9点40分左右,王昆一句特殊的开场白,现场便立时安静下来。排练正式开始。

  首先上场的是“大春”。“杨大叔死了一月多,我娘的眼泪流不完……”王昆一边用手击桌打拍子,一边小声跟着哼唱。整个排练过程中,王昆对每个环节都盯得很细。演员如何出场,如何走位,她都一遍遍地叮嘱着,就连道具绳子该在什么时候使用,她都要比划两下。唱了这么多年《白毛女》,这部剧早已深深地融化在王昆的血液里了。照她自己的说法:“连谱子带伴奏,我全都能默写下来!”

  上了年纪的王昆,腿脚已不太灵便,不久前在媒体面前亮相时,还是被人用轮椅推着出门的;可是排练到激动处,她却会腾地一下站起来亲自讲解。喜儿初到黄世仁家中的那一场戏,喜儿的唱段是全剧的“泪点”之一,王昆在把关上明显更加严格。单是一句“我的爹爹”,她就让扮演喜儿的演员反复唱了好几遍,体会什么是穿透力和爆发力。

  “如今的演出,演员们的舞台感很重要,一定要一点儿一点儿细抠。这不像我们那会儿在部队演出,点上汽灯,搭个台子就能演。”王昆陷入了回忆,“我们那时候演出,每次都得有上万人来看,台下黑压压一片。哪儿有啥麦克啊,我也根本不知道啥叫麦克,全凭嗓子亮,最后排的战士照样能听见。”

  为防围攻,陈强上台得捂头

  按照原先的安排,王昆的工作时间到中午便结束了;可是她却依旧稳稳地坐在座位上,丝毫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助手提醒她该回家吃饭了,她却像个贪玩的小孩子,根本不接这话茬儿。没办法,工作人员只好从食堂为她打来了饭菜—红烧豆腐、冬瓜溜蘑菇,外加一点儿米饭。因为觉得腿有些肿胀,工作人员为王昆搬来一把凳子,帮她把一条腿搭在上面放松一下,算是仅有的一点儿“特权”。“累,我下午也得盯啊!”王昆说,她主要是不放心老爷子。

  王昆说的“老爷子”,是在这一版《白毛女》中扮演黄世仁的著名演员雷恪生。昨天是他第一次正式进组排练,再加上他从未演过歌剧,虽然唱段不多,却不免有些紧张。刚到排练厅,雷恪生便赶紧凑到王昆身边请教。“酒不醉人人自醉,我家自有那谷满仓……”王昆一字一句地纠正着他的发音,还给他鼓劲儿说,“你不是会唱京剧嘛!”雷恪生怯怯地应着:“这是两码事儿!”

  不过,毕竟是在戏剧舞台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戏骨”,经过一番点拨,雷恪生在表演上很快就驾轻就熟了。看着台上的“黄世仁”,王昆忽然想起了当年扮演这个角色的老艺术家陈强。“他演得太绝了,让观众恨得牙痒痒,当时有个战士还掏出了枪,想把他打死……后来部队里就有个规定,战士们看类似演出,枪绝对不能上膛。”除了这个流传甚广的典故,其实陈强还曾有好几次被台下观众围攻的经历,“小孩子们还拿石头子儿砸他。不得已,他演出时总是有意无意地捂着头,得防着台下的观众!”

  义务复排,里外里损失40万元

  复排歌剧《白毛女》,其实是王昆很早之前就有的想法。为了这次演出,她从去年就开始筹备策划。“从选演员,到找导演,再到头几个月前就开始轮流给演员单独辅导声乐,王昆做了太多太多的事儿,为此还推掉了很多其他活动。”王昆的老友、原东方歌舞团老职工孙心成透露说:“最让我感动的是,她都是义务在做这些事儿,最初‘东方’要给她劳务费,她坚决不要。里外里算下来,她得损失40万元!”

  这一生中,王昆曾先后演出了17年的《白毛女》。她至今记得第一场演出时,自己一开始非常紧张,不过当“北风吹”的旋律响起,她很快就平复了情绪,娓娓唱来。“下台来,我听同志们说,几乎所有的观众都看得直流泪,还有几个女同志失声痛哭,有一位首长劝她们说,这是在演戏,不是真的。”

  往事犹在眼前,而王昆却已从当年那个瘦骨伶仃、扎两个小辫的19岁农村女娃,步入了饱经风霜的耄耋之年。“当年的主创人员中,很多人都已经走了,贺敬之病卧在床,陈强也不能动了,只有我还行。”王昆说,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红色经典再呈现出来。“看着它失去原来的草根味儿,太可惜了。我就想着,在我‘走’以前,把它当年的味道排出来、留下来!”

  本报记者 方非摄

  经典记忆

  《白毛女》:中国第一部新歌剧

  歌剧《白毛女》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们集体创作。1945年4月28日中共七大召开期间,该剧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首演,大获成功。

  《白毛女》开创了我国新歌剧的里程碑,在我国民族歌剧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该剧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并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其中那首脍炙人口的《北风吹》,传唱至今。

  《白毛女》的故事产生于民间传说,形成于革命圣地,该剧当年激励着千百万人投身革命,而其刮起的红色旋风,唱红了延安、陕北、解放区甚至全中国。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能够像《白毛女》那样深入,那样普及,那样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还有很多,它们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