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诚实地接受生活的浸染
胡忠伟
四月初,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9周年前夕,我同三秦都市报记者一同采访了著名作家贾平凹。虽然是短短的四十多分钟,但贾先生的热情、朴实、憨厚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67年,贾先生初中毕业,由于特殊的机缘,他便随大人们一起劳动,就是从那时候,贾先生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深情地回忆说:“毕业才回乡的那一份快乐和自由渐渐被繁重的劳作和无聊的生活所代替,往昔厌烦读书而如今却没了书读,周围同学家的书被交换着看完了,我开始翻《新华字典》。不管到谁家去,总喜欢歪着头看用报纸糊下的墙上的文章。也许就从那时候,培养了我对文字的特殊的感觉。”
“参军、招工、教书全然淘汰了我,连安分地当一个好农民也不能,我又开始到水库工地写标语。起初只是刷标语,后来组织上又让我编工地战报,虽然我的才能平平,但我的好处是我喜欢文字而且能很早地从事文字工作,以至后来读文科大学又毕业后一直没有离开这个行当。最初的作品是写在工地战报上的一首小诗,没想到竟引来一片叫好声。后来又去西北大学学中文,而真正的创作是从1979年开始的。”贾先生从容不迫,间或爽朗的笑声,直让我们几个年轻人感到亲切。
贾先生说,写作靠的就是真诚。任何虚假的、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没有生命力。作品要靠真实的情节、真实的艺术典型来打动读者,从而实现作家与读者的直接对话。现在文坛上的一些炒作,完全没有必要。作为初学写作的人,一定不要刻意去模仿,要善于创新,我手写我心,抒写自己内心最实在最真诚的那一部分。
贾先生不无感慨地说:“我觉得,文学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阐述着人生的一种境界,表达出对社会的一种态度。生活为源泉,这是最明白不过的道理。我感到艺术的感受是一种生活趣味,也是人生态度,情操所致。我必须老老实实地生活,不断从生活中获取素材。只有接受生活的浸染,待提笔时才能写出要写的东西。”
谈及自己的长篇小说,贾先生羞怯地笑了:那些作品,写是写了,但至今我都不满意。我觉得,作家的作品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贾先生承认,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一代作家,没有自己的文学观,造血能力很差,只是惰性地依附于流行观念,满足于作品的畅销、获奖、翻译,这是没有出息的表现。贾先生的自责、自省,透出一种逼近真实的光芒。这些,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都是最好的馈赠。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