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古老而神圣。山风呼呼,山雨沥沥,石刻挺立,秦篆汉隶透出千年气韵。我满怀虔诚之心,登上泰山的最高处:可与天对话的玉皇顶。
自古以来,有多少皇帝来到泰山封天禅地呢?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一代天骄走了,另一朝君主又来了,泰山热闹了数千年。最痴迷的是清乾隆帝,他一生11次千里迢迢来膜拜这座神山,题留诗刻100余处。
唐玄宗大治天下,开创了“开元盛事”。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十月,他乘法驾沐浴着盛唐的阳光抵达泰山,在行宫服兖冕,斋戒于帷帐,在极顶筑坛封天,求天保佑国泰民安。唐玄宗东封泰山,首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御制《纪泰山铭》,书刻于大观峰。御碑高13.3米,宽5.7米,计1008字,为玉皇顶现存最大的一块石刻。铭曰:“赫赫高祖,明明太宗,爰革随政,奄有万邦……”反映了唐玄宗的雄心壮志和务实的施政措施。碑文通篇为八分隶书,雍容华贵,字形舒展,呈现外拓之势,是唐隶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在玉皇顶,我遥望泰山十八盘如天梯萦转而来与天相接,如织的游人一步步登上来,不畏艰难。是啊,千百年以来,多少志士仁人登泰山以抒怀!当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望岳而沉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在南天门狂呼: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游罢玉皇顶,一条弯曲的山谷将我从另一条山路引下山。经斗母宫向东北方向,沿深谷山涧往前走,就到了著名的经石峪。
在溪水的潺潺声飘然入耳之际,一块一亩大的石坪豁然呈现在眼前了。石坪上残存斗大的1067字经文,从东而西计38行。这是一部5000余言的佛教经典《金刚经》,刻于北齐年间,历经1400多年的风剥雨蚀,残存的经文仍然风骨犹存。我细品一番,惊叹经文以隶书为主,兼有篆、行、楷、草的意态,结构大方自然,笔力苍劲古拙,富有千变万化。书艺之高,字体之大,堪称大字鼻祖。
在神秘的经石峪,溪水缓缓流动,却流不走我的许多思考。是谁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宗教信仰呢?选择这块石坪作为凿刻经文的地点,足够大书特书一笔,可又没有刻完,不记姓名、年号,一行行的成了一个个未了的千古绝唱。
几年前,我久久默对让人大彻大悟的乐山大佛,感叹那些满怀佛心的信徒们,夏顶炎炎烈日,冬冒冽冽寒风,日复一日,将一座红褐色的石山凿成坐佛,需要何等坚强的意志啊!我也曾迷恋于著名的西安碑林,折服那65万字,耗时5年刻成的《开成石经》。同样,在泰山坚硬的花岗岩上刻就这数千字长经,需要付出多少心血、汗水,甚至宝贵的生命呢?
我离开经石峪,走进蕴藏历史重量的岱庙,端详那里收藏的秦泰山刻石、汉衡方碑、张迁碑等碑刻。恍惚中,仿佛看见无数泰山石刻,从山上山下飞舞而来,竖成一排排,如一幅幅图画展现在我的眼前。阅读它们,就是阅读中国文化史上一轴精彩的长卷。吴广升文/图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